辛苦打拼期盼归家
本报记者 杨静文 通讯员 陈晓东 1月28日凌晨5时40分许,从温州火车站始发的2019“接您回家”K5622次专列载着近千名阜阳籍务工人员回到了家乡。这些人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大多常年在温州务工,辛勤工作的他们对家乡充满着眷恋和思念。 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今年36岁的董凤杰来自颍上县六十铺镇五十铺村,2013年到温州打工至今。当记者来到他位于温州市滨海9路的住处时,他正在收拾回家的行李:几件简单的衣物、一大包给孩子买的特产、零食还有玩具。“其实这些在家里也能买,可我儿子很喜欢吃这里的特产鸭舌,我只要回去,就会给他买上一大包。”董凤杰告诉记者,虽然来温州只有6年,可他在外打工的时间足有十几年。
“刚开始我和老婆一起在宁波打工,孩子太小只能带在身边,看着他跟着我们奔波实在不忍心,就拼命地挣钱、攒钱,小儿子出生后,买了辆大货车回家跑运输。”董凤杰说,本以为从此能过上安稳日子,可谁知货车在运输中出了事故,赔掉了自己大半积蓄,不得已,他再次踏上打工路。
现在,他和父亲、弟弟一起在温州跑运输,租住在一间小小的一居室里。眼下,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能早点挣到足够的钱,重新让妻儿过上好生活。“我们主要拉建材,就是建房的地基管,每天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都不太一样。”董凤杰说,因为拉货的船经常是下午或者傍晚到,他们大部分是在夜里两三点跑车,赶上大船来,可能要连续忙上两三天。
记者在董凤杰的货车驾驶室里看到,简易的上下铺里铺着的被子已经(得发黄。“在外干活什么都简单点,凑合就行,挣钱哪有不辛苦的。”董凤杰说,之前妻子跟着他在温州打工,现在孩子大了,她只好回乡帮助母亲照顾孩子。对董凤杰来说,在外最难熬的不是干活的辛苦,而是对家人的思念。
“我大儿子14岁,小儿子也9岁了,每次回家感觉他们都长高一点,我也想过让一家人都到温州生活,可这里学费太贵,住的条件也不好,还是家里安稳些。”董凤杰说,妻子以前在服装厂打工,如今在家置办了两部机器,给服装厂加工订单,挣的钱虽然不算多,可也够日常花销。
当记者问及董凤杰有没有再次回乡就业创业的打算时,他告诉记者,“我们这些多年在外打工的人,对家乡心里亲切可实际上又有点陌生,不是不想回去,只是不知道回去能干嘛。”董凤杰说,现在妻子回去工作,等她更了解家乡情况,自己也挣到钱了,就回家发展,跟家人团聚。 期待回乡发展事业 和还在拼搏期的董凤杰不同,同样来自颍上县,从黄桥镇走出的魏莽来温州已经13年了。今年39岁的他,从到处跑着打零工到创办自己的企业,如今已经在温州买了房,还担任阜阳商会的副会长,算是小有成就。可在他心里,对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始终缺乏归属感。
临近年关,他已经给自己的工人结清了工资,让他们放假回老家,而自己却还得留在温州追要工程款。“已经回家的工人兄弟隔三差五地给我发在老家吃格拉条、喝牛肉汤的照片,看着都流口水,我现在就想着早点要到工程款,自己也能回家过年。”魏莽说,他们这些人在老家人眼里光鲜亮丽,可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我们一家连同父母都被我接到了温州生活,可每年过年我还是会回老家。给你举个例子,我在这里每天夜里最多能睡五六个小时,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想心事,可回了阜阳老家,每天10个小时都睡不醒,这里跟家,是不一样的。”魏莽说,这两年回家他发现阜阳变化很大,“企业多了,城市建设的好了,更重要的是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就连农村也越变越漂亮,这让我们在外打工的人很欣喜、很振奋。”
魏莽一直没把孩子的户口迁到温州,就是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回家乡发展。现在阜阳的发展变化,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我觉得按照现在大发展大建设的势头,以后家乡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若有合适的机会,我们也能回家施展才能。”魏莽说,他希望家乡越来越好,也希望能早日回到家乡发展事业。
新闻推荐
近日,颍上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江鹏带领局扶贫办有关同志深入十八里铺镇魏庄村、谢庄村和桅杆村走访慰问贫困户。每到一...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