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整理阜阳民间说唱资料

阜阳日报 2018-09-20 10:26 大字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贾冀 近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安徽卷阜阳民间说唱体裁挖掘整理工作会议在市文创中心召开,来自部分县市区文联分管负责人、曲艺家代表参会。会上,文艺工作者畅所欲言,为挖掘整理阜阳民间说唱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挖掘整理民间说唱资料

民间说唱是在历史上产生,并以活态表演或文本记录的形式流传于民间的、以说唱形式演绎故事或刻画人物的传统表演艺术。但一些民间艺术由于年代久远、艺人逐渐老龄化等原因,传承状况不容乐观,抢救性挖掘整理工作迫在眉睫。

“阜阳民间说唱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下去,必须做好文本资料、电子资料、影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市曲协主席张建华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民间艺人已经年届七旬,有些多年不参加曲艺演出,慢慢地可能就遗忘了。因此,利用有限的时间把当地的传统民间说唱记录下来,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未来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

按照省文联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安徽卷编纂工作会议的要求,今年省民协将完成民间说唱·安徽卷100万字的编纂任务,其中,阜阳市将重点对太和清音、颍上大鼓、阜南琴书、界首渔鼓等类型的传统“说故事”、“唱故事”、“说唱故事”进行挖掘、整理和校对。

张建华说,接到任务以后,市曲协立即对这次编纂工作进行了细致分工,把责任落实到各县市区已经成立曲协的相关负责人手中,让他们召集主创人员和主唱人员,为下一步整理底本做准备。 深入基层收集曲艺底本

文艺工作者表示,一批上了年纪的民间艺人的离世,带走大量口耳相传、从未记录或并未传承下来的民间说唱。他们将会深入基层一线,积极配合,为阜阳民间说唱体裁收集整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市曲协副主席、淮河琴书第五代传承人孟影表示,要做新时代“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就要尽快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确保挖掘编纂工作取得实效。

“以前出门表演只要带一架小扬琴、两块檀板,一部琴书可以唱十天半个月,但这些解放前创作的老书已经很多年都不唱了。”孟影说,她8岁开始跟随父亲学唱琴书,12岁登台演出,当年跟着父亲在安徽、河南、山东等地演出,唱的都是老书。1996年进阜南梆剧团工作的时候,开始有新作品出现。这种演出时长在8到10分钟的作品,相较于老书而言,融入了很多新时代的内容,形式灵活、内容新颖,在历次演出过程中深受百姓欢迎。不过,唱好新书离不开几十年走村串户唱老书的基础,把那些传唱了上百年的老书整理出来义不容辞。

“编撰任务要求整理1949年以前的地区曲艺底本,这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向主创人员和主唱人员广泛征集作品。”张建华说,由于很多曲艺作品都是世世代代口耳相传,很难找到底本,加之相当一部分民间艺人并不识字,现在只有依靠录像和现场记录进行整理。以界首渔鼓为例,传承人苗清臣能够说得上名字的作品有两三百个,且有长有短,但整理底本却需要当地民间艺人努力回忆。而流传较广的颍上大鼓有《小红娘》、《小两口抬水》等很多鼓词,但判断创作时间并非易事。

新闻推荐

两车连闯4个红灯的飙车案开庭审理 两名驾驶员被指控构成危险驾驶罪

颍州晚报讯(通讯员高武)18日,由颍上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6.24颍上城北飙车案”在颍上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两名驾驶员...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