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淮罗样板” 颍上投入2.1亿元改善庄台设施、环境,村庄面貌大变样

颍州晚报 2018-09-14 10:15 大字

在沿淮行蓄洪区,有一种特殊的防洪工程,那就是庄台。受条件限制,庄台一般基础设施差、人居环境差,群众生活困难。

而近日,记者来到颍上县王岗镇淮罗村的庄台,白鹭翱翔、荷叶飘香、晚霞夕照,一幅乡村美景映照眼前。

年轻人纷纷逃离“穷窝子”

69岁的陈胡宇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经历了对洪水的恐惧和分洪的记忆,如今燃起了对未来的憧憬。

淮罗村地处王岗镇最南端,由大罗台、二罗台、八大家、道郢孜、柳林孜5个庄台组成。庄台,是这里随处可见的一种特殊景观。曾经,群众为了避免洪水淹没家园,筑起一个个高高的土台,再将村庄建于其上。村民住在庄台上,发展长期受到制约,更别提兴办工业、引进规模企业了。久而久之,这里贫困程度越来越深,成为当地贫中之贫,也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

“以前,我们这里只有两条谋生的路子,打渔和种地。”陈胡宇说,淮河故道三天两头涨水,种植业时常受损。近年来渔业资源也渐渐减少,打渔的收入十分有限。长长的蓄洪围堤构成了一座制约发展的“围墙”。而且,村里还存在着吃水难、用电难、就学难、就医难等难题,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洼地”。2014年,淮罗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248人。2015年全年人均纯收入3540元,其中贫困人口人均收入1920元。

村里没有了盼头,年轻人也纷纷逃离这个“穷窝子”。陈胡宇的儿女也远在上海务工,并在县城购买了房屋。如今,村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以及留守的孩子。

民生洼地成了生态宜居高地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颍上县通过考察论证后,找到了答案。

虽然淮罗村没有现代工业,经济水平落后,但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淮罗村紧靠着淮河故道,保存有比较完整的天然绿色草原,并与自然水面和谐共生。这构成了一幅悠然闲适的美丽画面,也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去年,颍上投入2.1亿元,对庄台进行升级改造。

仅仅数月时间,淮罗村换了模样: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村里有了下水道、公厕,还建成了文化广场、停车场等。

“现在房子重新改造,道路直接通到镇里,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79岁的陈学秀拉着记者的手高兴地说,她家的房屋经过改建、粉刷后,跟新房差不多,屋前还修建了小亭子。村里泥土路变成了沥青路,直通镇里。

“目前,已拆除庄台危旧及违章建房近4000间,实施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鱼塘、小水塔、小公厕、小广场、小污水处理站、小生活平台‘九小工程\’建设,修建庄台道路90公里,铺设供水管网125公里、排水管道64公里,安装路灯620盏,新建公厕68座,改造房屋48万平方米,绿化51万平方米。”王岗镇党委书记汪涛说。

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的改善,让破败凋敝的庄台,实现蝶变重生。有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庄台人家变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宽广。

淮罗村所在的唐垛湖行蓄洪区已有两家企业流转土地5000亩,高端蔬菜、食用菌、优质草皮、优质白鹅等种养业风生水起,现代农业初见雏形。

另外,乡村旅游业有了起色,已经引进幸福置业、上海大牌农家乐等企业。

颍州晚报记者 汪乐意/文 戴文学/摄

新闻推荐

搬出河抱湾

本报记者杨燕通讯员武万勇都说故土难离,可搬出居住了几十年的河抱湾,颍上县黄桥镇河抱湾村村民王佩泽一点也不留恋。从“晴...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