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探”街头救助 温暖与风险并存 合肥设有54处临时避暑点,为流浪乞讨人员24小时服务

江淮晨报 2018-08-08 01:09 大字

[摘要]合肥设有54处临时避暑点,为流浪乞讨人员24小时服务

在包河万达附近的高架桥下,工作人员来到钱立秋的住处。 绕城高速桥洞下,流浪人员搭建的简易床铺。

高温来袭,为避免流浪乞讨人员因高温中暑发生意外事故,合肥市民政部门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同时合肥各个区县增设了避暑点。有的人在这里踏上了回乡的路,但也有人拒绝好意不愿接受救助,记者日前跟随合肥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探访街头露宿人员并听他们讲述其中故事,在温情故事的背后,也充满了危险。

20:00

开始夜间巡查数不清劝导了多少遍

“这天太热了,我们送您去救助站吧。”这个夏天,韩翌冰已经记不清说过多少遍这样的话。桥洞下、地道里、马路边,每次看到流浪乞讨人员,他都会迎上前去询问,但是很多流浪乞讨人员并不愿意去救助站。

6日晚上八时许,在寿春路桥旁,韩翌冰和同事们一起顺着斜坡走下去,打开手电筒,向桥洞里照射,看里面是否有流浪乞讨人员居住。桥洞里面气味十分难闻,蚊虫在身边肆意飞舞着。

工作人员在桥洞的最上方发现一名正在休息的流浪老人,韩翌冰上前询问,“这里太热了,去救助站休息吧。” 多次询问后,老大爷仍一声不吭,无法正常交流。根据经验,韩翌冰判断老大爷是失智老人。他联系了公安、街道等相关人员,大家把老人搀上救助车,直接送到临时避暑点。

从今年六月份开始,合肥市救助站开始“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几乎每天晚上,韩翌冰都会和同事们一起,驾驶着救助巡查车在流浪人员易聚集的地方进行固定巡查,车上配有相应的避暑物资和食物,遇到需要帮助的流浪人员进行及时的救助。

遇到实在不愿意去救助站的流浪乞讨人员,他们会发放一包救助物资,包括矿泉水、方便面、夏季衣物、风油精等,让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平安度过高温季节。活动开展至今,合肥市救助站已经给流浪乞讨人员发放了450多份救助物资。

20:30

探访拾荒“帮主”六旬老人拾荒近十年

随后工作人员又探访了多个地下通道,但并没有发现流浪乞讨人员。“一般桥洞下、高架桥周围,流浪露宿者比较多。”韩翌冰介绍道。

在救助过程中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晚上8:30左右,韩翌冰和同事们一起来到包河万达附近的高架桥下。韩翌冰介绍,在这里常住着一个年过六旬的拾荒者钱立秋(化名),在合肥已经拾荒多年,被众多拾荒者认作“帮主”。

工作人员打着手电筒,在高架桥下搜寻一圈,并没有发现钱立秋的身影,但是他的锅碗瓢盆、床被衣服均堆放在高架桥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站在马路外围,根本看不出在高架桥下有流浪乞讨人员的住处。

据辖区街道工作人员介绍,钱立秋因为身患血管瘤,在合肥拾荒多年,同时有着明显的个性,“从不乞讨,只捡废品”。“因为在这一块拾荒时间长,许多‘新人\’来拾荒乞讨时,钱立秋会主动带着他们,告诉他们哪里废品多,哪里废品好卖,就有了一定的声望。”街道工作人员介绍。

去年冬天极寒天气期间,合肥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曾将流浪乞讨人员送到救助站安全过冬。韩翌冰称,在劝导钱立秋的过程中,他还曾提出自己住单间和每天一根烟的条件。

21:15

人性化救助 将老人与爱犬一起送上归途

在救助过程中,还有很多人提过各种要求,只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工作人员都会尽量满足。韩翌冰副站长告诉记者,他们曾遇到一位65岁的流浪者,在决定返乡时,老人提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要求,他希望可以和自己所养的两条流浪狗一起回乡。

据了解,老人年轻时便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老年靠捡拾塑料瓶度日,常年居住在寿春路桥洞下,在外流浪了35年。这两条流浪狗陪伴了老人多年,在寒冷的冬日,老人便与狗一同睡在被窝中互相取暖。

工作人员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便准备护送其返乡。但起初老人对回乡十分抵触,没有子女的他,对国家的救助政策也不够了解,认为回乡后将会无依无靠。工作人员并没强求老人,随后多次去看望他,为老人送上物资,在冬天时送去棉被棉衣,并多番劝导。

通过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老人终于同意回到老家阜阳颍上,但他提出了要跟养的狗一同返乡。由于救助站与火车站合作专项救助车不允许携带宠物,工作人员也出于对老人情感上的照料,专门派了另一辆车,将老人与爱犬一同送回家乡。让老人在当地救助站的帮助下,最终入住敬老院。

23:00

合肥有54处临时避暑点

24小时“零门槛”服务

面对炎热天气,为确保街面流浪乞讨人员能顺利度过高温酷暑天气,韩翌冰表示,除了每天晚上巡查外,合肥市民政局要求各区、县(市)至少设立1处临时避暑点,方便流浪乞讨人员就近前往求助。

据介绍,合肥市除6个救助管理站外,今年还设立了54处临时避暑点,其中包河区每个街道都有一处避暑点。

晚上11点多,记者来到包河区望湖街道,这里办事大厅的灯依然亮着,大厅一角还放着几箱矿泉水和方便面。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作为临时避暑点,目前一楼办事大厅24小时空调开放,并且有人值班。同时,配备了必要的防暑降温药品、饮用水、食品等,确保在高温酷暑天气下“零门槛”向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开放。

据介绍,今年7月份至今,合肥市共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及露宿街头各类困难群众266人次,进临时避暑点34人次。并且给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方便面、饼干、饮用水等食品36箱,发放防暑降温药品350余份。

22:00

救助寻亲黄金72小时温暖与危险并存

晚上十点左右,工作人员在合肥绕城高速桥洞附近发现一个街头露宿者,在绿化带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家”。和他聊天后才知道,因为被骗他与家人失去联系,白天拾荒乞讨,晚上打些零工。

当问他是否要去救助站,对方摇摇头。随后工作人员给他一份救助物资后,流浪人员因为“盛情难却”,答应跟着工作人员进站避暑。韩翌冰称,第二天将全力帮助他寻找亲人。

韩翌冰告诉记者,救助寻亲过程中,前三天非常重要。第一天通过输入身份户籍信息进行寻找;第二天通过人像比对查找并缩小范围;第三天通过网络途径发布消息。

“一般来说,三天内都能找到线索,我们最开心的就是看到他们家人团聚。但是如果前三天找不到有价值的线索,后面难度就会越来越大。”韩翌冰说道。

据介绍,救助者在五天内找不到亲人的话,就会送到医院进行体检。韩翌冰称,这是因为做救助工作的,也会面临许多“职业风险”。

“接收精神疾病患者已经是家常便饭,我们还接收过肺结核病人、艾滋病人、梅毒患者等等。”韩翌冰称,一半的流浪乞讨人员都带有传染病,工作人员和他们接触时,起初并不知道病情,有的人需要搀扶帮助时,都是毫不犹豫地向前,“虽然事后有些‘后怕\’,但当时顾不了那么多,已经成为本能反应。”

晨报星级记者 周坤 文/摄 实习生 汪习习

新闻推荐

公民信息违法出售

近日,颍上县人民法院以被告人杨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万元;违法所得3万元予以追缴...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