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助人家风 传递人间大爱 淮南一家三人同时获评“安徽好人”

淮河早报 2018-08-01 07:46 大字

本报记者 罗静

7月30日,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6月份“安徽好人”榜单揭晓,公益奉献10余年,临终捐献器官和遗体、儿子儿媳志愿捐角膜传承母爱的谢家集区康之源老年公寓前院长朱方秀及其儿子张道林、儿媳胡洋洋获评“安徽好人”。

同捐角膜,成为全省最年轻夫妻角膜捐献志愿者

母亲就是无言的丰碑,和母亲一样,他们热心公益。胡洋洋一到淮南,张道林就带她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每当有公益活动,他们再忙,也要抽出一个人来参加。张道林还是淮南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一名热心队员。

母亲捐献遗体的义举在老年公寓也引起了轰动,经常有人向他们询问遗体捐献相关事宜。为了能更好向老人们宣传,带动身边的人,弘扬助人家风,2018年6月,小夫妻一同登记成角膜捐献志愿者,成了全省最年轻的夫妻角膜捐献志愿者。

“妈妈的义举是用行动很好地教育引导了我们,我俩虽然还很年轻,还远没到谈论捐献遗体角膜的时候,但我们要用行动告慰妈妈,引导他人”。

因爱结缘,创办养老公寓让爱延续

一次偶遇,改变了朱方秀的后半生,从此她把全身心倾注在了一份她热衷的事业——养老服务。

2005年冬的一天,朱方秀在路上发现一位晕迷的老人,她赶紧上前呼救,及时把老人送到医院抢救并垫付了医药费。老人得救了,她把老人送回家,才知老人是因家中无人照顾独自跑出来发生了意外。这件事给了她很大的触动,更诱发了她要办养老事业的初衷和决心。于是她开始在周边调研摸底,了解到许多空巢、失独、失能老人生活十分不便,非常孤独、凄凉,渴望有人照顾、陪伴。

“要给这些需要的老人们办个温暖欢乐的家!”“这事不赚钱,还操心,担风险,不能干!”亲朋好友劝她。而她认准的事不动摇,说干就干,四处奔波,到处筹钱,终于在2011年创办了康之源养老公寓。

为了让老人找到家的感觉,她也搬到了老年公寓,和老人同吃同住,日夜悉心照看。

真情投入,她是老人们的“亲闺女”

马大爷的儿子在上海工作,老人一切衣食住行、看病喂药都靠朱方秀,是她陪伴老人度过最后的日子。老年公寓要拆迁,老人们不愿离开,他们说:“闺女啊,你到哪就把我们带到哪,哪里有你哪里就是我们的家。”朱方秀考察了20多处地方,终于为老人们找到了一个安稳的“家”。

她一个人住在院里条件最差的一处简易房里,全天候守在老人身旁,交流谈心,检查护理;对大小便失禁的老人也毫不嫌弃,更换、清洗;对长期不来看望老人的家人,她一遍遍打电话、上门沟通;对脾气暴躁的老人,她用女儿般的柔情和耐心慢慢化解开导……

院里还收住了许多五保户和孤寡残疾老人,即使没有一分钱,她也不会嫌弃抛弃老人。孤寡老人付新天,入住后心脏病复发,她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住院治疗,除了安慰照顾老人,还想办法给老人解决医疗费,自己带头捐款,发动募捐。老人康复后逢人就说:“朱院长救了我的命,像亲闺女一样。”

热心公益,报名捐献遗体器官

2008年,朱方秀走进了市红十字会,报名捐献遗体器官角膜,同时报名成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当时朱方秀的儿子张道林在淮南五中上学,她在附近租房住照顾儿子,抽出时间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一次春节,市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到颍上县王家玉孤残儿童中心看望孤残儿童,得知那里的孩子缺衣少穿,她从亲朋好友家里收集来几百件孩子的衣服装了七八个大蛇皮袋,找三轮车拉到路口等候车辆,寒风中站了一个多小时,人快冻僵了。她不以为然地说,只要孩子们能穿暖和些,大人受点苦没啥。

正当朱方秀筹划着建立服务功能更广更好的养老服务模式和平台时,2017年被查出癌症晚期。

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最放心不下的是养老院里的老人,她最后的心愿是实现捐献遗体角膜。她先是自己来到红十字会表明她的心意:一是批准院里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基地,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多去陪伴老人;二是一定要帮助实现她最后的捐献;并要求给她保密,不让别人知道她的病情,为她担忧,好让她把最后所有的精力和最好的精神面貌留给老人。后来她又把儿子张道林带到红十字会加入志愿者,鼓励孩子参加红十字会公益活动,希望儿子尽快接过她爱的传承。弥留之际,她叮嘱儿子,把院里的老人照顾好,把她的遗体捐出去。尽管家人无比的悲伤,还是尊重了她的选择,实现了她最后的心愿。

弘扬孝老家风,小夫妻继承衣钵完成母亲心愿

养老院的老人们得知朱方秀去世后,都要来给她送别。张道林担心老人们出行不便,就没让他们去,上百位老人在养老院里默默为朱方秀送别。儿子张道林在悲痛中说:“我会记住妈妈的活,把她交代的事做下去,照顾好院里的老人,当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母亲走后,千头万绪的事情一下压到了措手不及的张道林肩上,让这个90后的小伙子喘不过气。深爱他的女朋友——淮北姑娘胡洋洋深受感动,为了支持小张和表达对朱方秀的敬意,姑娘辞去了淮北幼儿教师的工作来到淮南,简单办了婚事,和张道林一起挑起了完全陌生、反差极大的养老院重任,学着婆婆照顾老人,爱的接力从此延续。

胡洋洋本来打算在淮南继续从事她喜爱的幼教事业,但朱方秀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和牺牲奉献精神深深触动了她,放弃了原先的打算。为了像母亲那样全身心照顾老人,婚后他们也搬进了老年公寓,与老人们同吃住,随时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为了把所有能用上的力量全部用在照顾老人身上。

新闻推荐

不接听电话、不见人……判决生效后,包工头想方设法不履行 “老赖”被跨省追讨 农民工拿回26万元欠薪

本报讯(记者陈华)法院判决生效后,包工头却想方设法不予履行,甚至玩起了“躲猫猫”,不过这并不能阻挡办案人员跨省追讨的步伐。...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