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士平身残志坚的乡村医生

阜阳日报 2018-05-10 10:25 大字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张亚辉 在颍上县江店孜镇双集回族村,有这样一位乡村医生——他自学中医,苦练医术,20年接诊近6万人次,还经常背着器械箱和药箱,拖着残腿一瘸一拐地走在乡间小路上,穿过夏的酷暑、冬的严寒,不辞劳苦为乡亲们送医送药,千方百计为患者减轻病痛。

他就是双集回族村卫生室的医务工作人员,今年50岁的陶士平。

陶士平1岁那年,因患小儿麻痹症治疗不当,落下终身残疾。“走路经常摔跤,到一二十岁了走路还是会摔倒。”陶士平并没有被身体的不幸摧垮,一次,他偶然听别人谈论针灸对治疗小儿麻痹症的良好效果,由此萌发了学习针炙的念头。“张海迪一直是我的榜样,我知道她也是刻苦钻研针灸技术。”陶士平说,始终有一股动力推动他学习针灸。

还在就读高中阶段,陶士平就买来中医教材和针灸设备,自学中医和针灸疗法。“刚开始在自己身上针灸,不懂技术,腿上经常被扎出血、扎肿。”陶士平的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并明确表示对他学习中医的不支持。毅然坚持在课后、假期自学中医的陶士平,最终激怒了父亲。

“记得是11月,他把我所有的中医书籍和设备都扔到了沟里。”陶士平不顾阻拦,一瘸一拐跳进沟里,捞回所有被扔在里面的“宝贝”。家人拗不过陶士平,更无法阻挡他一心学医的决心。1984年左右,陶士平高中一毕业,就先后到阜阳、淮南、合肥等地求医学医,在北京进修中医知识,并取得行医资格。

三四年间,陶士平不仅学得一身中医本领,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在逐渐好转。回到家乡后,陶士平开设起家庭诊所,为当地乡亲就医提供了极大方便。

十年前,颍上县黄坝乡刘圩村一名5岁女孩亚楠,患上了流行性乙型脑炎,被病魔折(得痛苦不堪。当时,县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要求抓紧转到省城大医院医治。但亚楠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家人打算放弃治疗。

无意中,亚楠家人听说陶士平的中医水平了得,就拉着已经昏迷的孩子到陶士平家中。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重病患者,陶士平也犹豫担心,但看到病人的痛苦和家人的期待,陶士平竭尽全力救治亚楠。借助针灸治疗、服用中药等方法,两三个月过去了,亚楠的病情得到控制。“现在她都上初三了,身体好得很,也没有任何后遗症。”陶士平骄傲地说。

或许自己是一名残疾人的缘故,陶士平特别能够理解病人的痛苦。他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凭良心行医,病人随叫随到。路途远了或顾不得就诊,只要打个电话,他就立即出诊,从不耽搁。“村里很多是小路,基本都是步行。”为了不耽误乡亲看病,陶士平经常是看完一家直接走到下一家,风里来雨里去,有时半夜回家也是常事。

近几年,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村医走进了新成立的村级卫生室,陶士平是当地唯一一位中医。“现在村医不仅看病,还要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陶士平介绍,乡村医生要承担全村村民的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妇幼保健、疾病预防等服务。

陶士平负责4个自然村,这几年,他背着十几斤的器械箱和药箱,一瘸一拐地深入到每个村民家中,边行医、边建立健康档案。“基本这几个村哪些乡亲患病、得啥病都一清二楚。”正是如此,陶士平的药箱内总是装着一些乡亲需要的药品,他还为不方便行走的患者送药上门。

走进陶士平家中,墙面上挂满了十里八乡的乡亲所送的锦旗,这对陶士平来说就是行医20年最大的肯定。就是这样一位乡村医生,用残疾的身躯、医者的仁心,成为村民心目中不折不扣的健康守护神。如今,陶士平每天一如既往地抽出时间自学中医,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努力用中医医术为更多患者服务。

新闻推荐

老妪深夜被撞又遭碾压淮南交警侦破“2018·01·21”亡人交通肇事逃逸案

淮南交警侦破“2018·01·21”亡人交通肇事逃逸案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