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做好水绿文章打造生态强县

阜阳日报 2017-12-15 14:49 大字

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武万勇 程中权 何洁

地处淮河岸边的颍上境内河湖密布,地势低洼,特殊的地理位置让颍上与水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颍上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注重全域治水、全域绿化,统筹解决水多水少、水脏水净、水害水利的矛盾,努力实现从穷在水上、困在水上到富在水上、美在水上的根本转变,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

水绿共融描绘风景画

今年以来,颍上县充分利用襟淮带颍的水资源优势,继续以“五大工程”为重点,注重水、绿、田、林、城的有机结合,精心打造人水相亲、绿水相依、宜居宜业的“水韵颍上”、绿色城乡。

实施防洪保安工程,加固颍河堤防城市段、小润河圩堤,新建耿棚大藤圩,整治行洪区安全庄台,修建淮颍河、六南河等防汛道路33公里。开展重点沟河整治工程,实施第三湖大沟综合治理;开挖疏浚乌江、芦桥大沟、朱岗大沟、孙台大沟等重点沟河,扩挖整治当家塘,配套桥闸、泵站、护坡、绿化。续建八里河、何庄、方圆3座排涝站,扩建陶坝站。实施标准农田治理工程,实施邱家湖灌区改造等标准农田治理22万亩;改造阜颍河,建桥24座、水闸26座,沿河修45公里循环路,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带。按照阜颍河标准对颍凤公路河、淮颍河、六南河、第三湖大沟进行综合治理。今年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万亩,新增除涝面积3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6万亩。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2亿元,实施24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6.4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同时,颍上还大力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把水利建设与造林绿化、旅游景观、康体健身相结合,做到绿水、活水、净水、蓄水、护水,让水动起来、清起来、美起来,充分彰显“水”的灵气、“绿”的秀气。投资20亿元,建设18公里多功能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让景区与城区融为一体;按照4A级标准建成10公里滨河景观带;规划投资26亿元实施外城河综合治理,复建6公里古城老街;高标准打造保丰河生态景观带,实现河湖连通、活水进城;以百年名园“尤家花园”为依托,实施内部水系治理,绿化美化,建成匠心独运的花园小镇。

标本兼治探索新路径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颍上县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促进人水和谐、长管长治、常抓常效。

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十二五”期间,水利投资近30亿元,2017年计划投入20亿元,已完成投资12.8亿元。财政投入和资金整合同步加大,县财政预算内投入逐年增长。2016年度县财政投入工程配套及拆迁等水利建设资金3.5亿元,2017年度增加到3.8亿元。大力整合支农涉水资金,2017年度整合资金2.4亿元,其中“5588”工程整合项目资金6865万元。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同步利用,积极与农发行、国开行对接,2016年融资12亿元完成阜颍河综合治理、颍河颍上段水系综合治理等项目。利用PPP模式投资2.8亿元建设地表水厂。发挥财政奖补“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及受益群众以“自建、自管、自用”模式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

探索河长路长林长“三长合一”,以河长制工作为统领,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探索河长路长林长“三长合一”机制,做到工程落地、管护上马,不修无主河、不栽无主树、不修无主路,水、岸、路共管共治,形成管护效果最大化。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成立用水协会30个,组建专业化管护公司25个,发展水利灌溉合作组织6个,选聘村级水管员1206名。对全县456处沟河和6个水功能区推行河长制,明确县、乡、村三级河长1770人。实行精细化管护,分级分类落实管护主体、管护内容、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目前水利工程“两证一书”全部发放,实现工程管护全覆盖,全年投入各项管养护费用3000万元。

共生共荣书写大文章

做好水绿文章,打造生态强县。颍上县通过生动实践,把水资源变成水资产、水资本,发展水经济,转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

水绿美景催热了旅游经济。颍上县通过治水增绿,“城中水、水绕城,城中绿、绿绕城”的生态县城成为一座建在4A级景区中的城市。以八里河风景区为龙头,整合明清苑、五里湖、滨河、保丰河景观带,带动迪沟、小张庄、焦岗湖、班草湖、三王村等生态村镇,打造有古韵的县城、有故事的小镇、有记忆的街区、有乡愁的村庄,培植串珠成链的美丽城乡风景线、经济线,打造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十二五”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安徽省旅游强县”。富民林业激活了特色产业。引导晚秋黄梨、精品葡萄、彩叶苗木、精品花卉等特色产业科学发展,让群众用“绿色”致富、从“生态”赚钱。八里河2000亩油牡丹示范园长势良好,半岗杞柳种植基地新增优质青皮三号杞柳1100亩,金满园果业新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黄桃,特色林业成为农业增效的“擎旗手”。

“三水”农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充分利用“五河三湾七十二湖”自然资源优势和21.8万亩可养殖水域,深度开发水上、水中、水下“三水农业”,引导沿淮11个乡镇、60万亩土地精心布局“6个10万亩”特色农业,发展沿淮滩涂林下种养业和草牧业,推进正大、牧原、首农等品牌化、集约化农业落地发展,水资源、水经济、水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新闻推荐

李兴武校点李宗棠《学诗堂经解》出版—— 地方古籍沉睡百年后重现于世

本报记者冯启俊实习生程璐李宗棠篡辑的《学诗堂经解》校点本一书,历经时光和岁月打(,终于完成点校整理任务,于今年付梓出版。这是现任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的李兴武历时十年,耗费大量精力整理而...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