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冬瓜销海外
本报记者 郭晓林 实习生 万琳
日前,在颍上县陈桥镇陈彭村,驻扎了两个多月的黑龙江客商林雨晶,从张纪良家庭农场装满最后一车30多吨黑皮吊冬瓜,立即运往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山东寿光,然后进行清洗、分级、装箱、贴标,销往东南亚。
“今年种500多亩‘黑先锋\’85号吊冬瓜,全被预订完,都拉走出口了。”张纪良说,今年这批吊冬瓜亩产超过1.6万斤,自10月份上市以来,每天百十名工人采摘,依然供不应求。
虽然种植吊冬瓜不足两年,但张纪良今年选用的“黑先锋”85号品种,早已被全国多个客商紧盯。“这是新培育的品种,供应量有限,在国内外市场都很紧俏。”林雨晶说,得知张纪良种植这一品种后,他第一时间全部预订,现场验收的成品都很满意。
在张纪良看来,产品品质高不仅因为品种好,种植方式更是关键。冬瓜种植一般是躺在地里生长,但张纪良的冬瓜田却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用竹竿搭起的支架上,冬瓜藤叶顺着向上生长,其间挂着一个个椭圆形的大黑冬瓜。
“冬瓜吊起来种,一亩地比普通种植方式多种一倍的株数。”张纪良说,这样种植避免冬瓜接触地面,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同时还利于冬瓜采光,不会发生白肚皮现象,“结出的冬瓜营养成分高,大的能长到三四十斤,小的也有一二十斤。技术再成熟一些,亩产有望超过2万斤。”
“冬瓜藤下的空地,还能用于种植其他农作物,以提高收益。”张纪良告诉记者,他种植吊冬瓜一年的收入有150多万元,远远超过在上海干了15年的运输业。可观的收益受到不少种植大户的关注,“颍上本地的,颍东的种植大户,明年也想加入进来。”
眼下,冬瓜采收旺季已经过去,张纪良又流转了60多亩地,准备种植新品种“铁心333”吊冬瓜。“还没种就已经被上海的客商预订了。”接连不断的订单,打消了张纪良的顾虑,也让他尝到订单式农业的甜头,“市场需要啥就种啥,有目的地种,心里踏实。”
“发展订单式农业,扩大特色种植业规模,在我们镇是一种趋势。”陈桥镇人大副主席刘杰说,目前,陈桥镇已实现瓜蒌、冬瓜、莲藕等特色种植业规模化生产,稳定的订单为农户排除了后顾之忧。“下一步,将通过打造‘一村一品\’,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新闻推荐
走进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梅的办公室,你会发现,这不单是一间办公室,还是一个资料室和诊疗室,不停的有医生和慕名前来的患者,张梅很难有时间坐下来喝口水,在门外携带着病历资料、影像片等候着的...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