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搬进新居所乐享新生活

阜阳日报 2017-11-27 14:48 大字

本报记者 徐立成

冬日的午后,家住颍上县半岗镇黄连沟村腰庄安置点的村民李远秀吃罢晌午饭,来到自家门前的小菜地里忙活起来。平整的菜地里,青菜、蒜苗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李远秀随手掐了点青菜,又给蒜苗松松土。“自己种的菜,绿色无污染,吃起来很方便,可以一直吃到过年呢。”李远秀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和记者聊起天来。

搬到腰庄安置点以前,56岁的李远秀一直住在半岗镇孔台村。村子位于邱家湖行蓄洪区的一个庄台上,受自然环境限制,基础条件较差。“甚至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回忆起以前的生活,李远秀告诉记者,那时候,连吃水都不方便,用的是压水井,水质也不好。

据了解,颍上县地处沿淮,境内有三个行蓄洪区,行蓄洪区庄台以及低洼地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较差,造成“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的困境。近年来,颍上县委县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工程,多措并举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困难群众安居乐业。

以李远秀现在居住的腰庄安置点为例,这是颍上县首批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早在确定方案之初,颍上就坚持察民情重民意,经过充分调研并征求群众意见,最终确定将交通便利、教育医疗资源集中的腰庄自然村作为搬迁安置点。在精准识别搬迁对象上,通过多次召开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票决、镇审核、县认定”和“两公示、一公告、三协议”的程序,确认搬迁对象,整个过程民主、公开、公正。

“房屋分配中,我们通过召集全体搬迁户现场操作分房,纪检监察、司法公证、新闻媒体、搬迁群众代表等单位共同监督,根据贫困户人口数、楼层、户型,采取顺序号、抽房号两轮抽签,先将老弱病残、上楼不方便的户优先安排在一楼排队摸号,按号摸取住房;然后,由其他户排队摸号,按号分房。”半岗镇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由于整个过程依法依规、阳光透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好评。

既要安居,又要乐业。为保障搬迁群众的生活,腰庄安置点在规划设计之初,就遵循“门前一片田,屋后一方园,就近能就业,长远有发展”的思路,在安置户房前屋后统一规划了一小块菜地、果园,解决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问题;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园区企业务工,并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联系种植养殖大户带动等方式,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对劳动能力差的贫困户,以“六个一”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对搬迁户加大老宅基地复垦和土地流转力度,对流转出土地的农户每亩补助300元,并动员流转大户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采取小额信贷扶贫、光伏扶贫等针对性措施,使搬迁户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贫困线以下提高到2016年底的4500元以上。

与此同时,当地还对原行洪区庄台实施改造提升,发展农家乐、垂钓采摘等休闲观光农业,让一个个庄台成为淮河抗洪的记忆,打造体验式淮河风情游目的地。

今年初,李远秀一家六口喜迁新居。她的新家位于腰庄安置点东南角的一幢楼房的一楼,5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坐北向南,光线充足,水电设施一应俱全。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李远秀一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爱人韩学东在上海打工,每月有几千元的收入,儿子、儿媳妇在马鞍山工作,相敬如宾,携手发展。而李远秀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在上学的孙子孙女……

“虽然我们一家几口人生活在几个地方,但逢年过节大家都会在新家团聚,大家一起为了这个家努力打拼,日子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富裕。”李远秀说。

新闻推荐

推进医改惠民生

本报记者任秉文实习生吴春坪在老家享受省级专家诊疗“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老家也能享受到省立医院专家的服务。”近日,就在老家颍上县,省立医院妇科肿瘤亚专科病区主任申震为市民樊丹丹做了手术,这让樊...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