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载辛劳 创业小作坊成大工厂
[摘要]本报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武万勇
从只能生产数码相机套,到制作几十种类型的箱包,13年来,宋平夫妇带着不足万元的返乡创业资金,发展成为如今拥有年产值1.2亿元的公司,宏发手袋已成为颍上县谢桥镇响当当的品牌。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颍上县谢桥镇郑庄社区的颍上县宏发手袋厂,只见200多台机器运转不停,低头忙碌的车线工一丝不苟地缝纫手袋,拉链工、包装工更是马不停蹄地忙着手中的工作。“这个月的订单很多,得生产二、三十万个手袋,出口到国外。“8月9日,往返阜阳、六安装卸送货回来的宋平来不及休息,又赶紧为这个月的订单进度忙碌。
回想当初返乡创业,宋平妻子张群说:“当时我俩身上只有七、八千块钱。”2004年,宋平夫妇结束在外地6年的打工生涯,把在深圳掌握生产手袋箱包的技术带回家乡。“当时租了别人几台机器,招了两三个工人,主要生产数码相机套。”
宋平说,刚开始规模小,接到的订单少,一个月有时能生产五、六万个。张群补充道:“一天生产几百个都要加班到凌晨三四点。”尽管生意起色慢,但宋平深知,要认真对待每一笔来之不易的订单。渐渐地,随着订单数量的增多,宋平最初的生产小作坊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从2006年借用别人空厂房建成,到2008年自己投资建厂,原本几百平米的厂房已达6000多平米。“工人从1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宋平说,厂外代加工的人员还有60多人。走在加工车间,张群不禁介绍起各式机器,有几千元的,有十多万的,“这些机器都是跟着厂子扩大,才一点点添加的。”
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是因为订单生产数量的迅速增加。记者在加工车间看到,双肩包、时尚手包、腰包、相机包、环保手袋等款式箱包手袋多种多样。“主要生产加工各类手袋、购物袋、工艺包装袋等。”宋平告诉记者,经营这么多年,公司已经积累了一批固定的客户,基本根据订单要求来生产,包括生产样式、尺寸、材质等。“一些订单是流入义乌市场,还有一部分海宁、深圳等地的客户,产品直接从港口出口到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国家。”
“这些手包在国外很有市场。”宋平拿起一只不大的手包说,国内市场价二三十元的,在国外可以卖到10美元左右。“目前生产的各类产品,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不等,无论是质量还是工艺上都很讲究。”
生意好,订单多,考虑继续扩大规模的计划又被宋平提上日程。“目前新厂房正在建设中。”宋平说,计划两年内再扩建厂房5000平方米,在周边农村建设10家分厂。“我们还准备在谢桥打造一个集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手包加工集散地。”
如今红火的发展,并没有让宋平夫妇忘记当年回乡打拼的艰辛,他们更清楚,家乡还有父老乡亲需要就业致富。
“厂里几乎都是本地的留守妇女和老人,不用加班,还能回家照顾孩子。”张群说,员工流动性不强。在此工作3年的朱明英说,她有两个孩子,因为需要照顾,之前一直没有外出工作。“这个厂离家近,中午还管饭,工作环境不错。”朱明英告诉记者,她每月3000多元钱,工厂还为工人们买了保险,能挣钱又有保障。
今年,宋平又新招30多名贫困户,让本地贫困群众也能共享一杯羹。“等到厂子生产规模再扩大一些,计划再招员工,为更多父老乡亲提供就业岗位。”宋平说,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他希望自己的工厂也能出一份力,“准备通过代资入股的方式,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到我们本地企业发展的硕果,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截至7日晚8时,降雨量达122毫米,部分路段、小区出现短时积水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