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垃圾清运的高温之旅

阜阳日报 2017-07-28 08:32 大字

本报记者 牛真子/文 穆可亮/摄

7月26日清晨5∶30,阜城安居工程广场上已聚集了不少晨练的市民,沉睡的城市渐渐醒来,广场对面的垃圾中转站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一大早,从附近街道、小区和单位收集来的垃圾被陆续送到这里,再由垃圾清运车运到市生活废弃物处置管理中心。

环卫工人:一车垃圾几百斤重

“老牛!那边有椅子,坐下来歇歇吧!”61岁的牛敬河把一车垃圾停放妥当,便拉过垃圾中转站门口的一把椅子,坐了下来。尽管时间尚早,但经过一个清晨的忙碌,他的脸上、胳膊上、脊背上早已满是汗水。“凌晨不到4点就起来干活了,从阜王路到二里井,要把小区、单位还有路边的垃圾桶都倒干净。”牛敬河说。

等到忙完,牛敬河的垃圾车上也装满了垃圾。他用的垃圾车还是老旧的板车,全靠人力。“最近天太热,垃圾就多了,少说也有500多斤重,一半都是西瓜皮。”牛敬河告诉记者,这样一车垃圾,他每天上午都要拉上两趟,中午休息一会,下午2点多正热的时候,还要继续运送垃圾。“清运车也是这个点儿过来运垃圾。不然,一天的垃圾就运不完。”

说话间,不少环卫工人或拉着人力板车、或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满车的垃圾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他们当中,以老人居多。站门口有一段缓坡,对全凭人力拉着上百斤重垃圾的环卫工人,尤其是那些老人而言,明显有些吃力。每到这时,大家都会上前帮忙。

中转站门前,也并非一直忙碌着。在等待垃圾装卸的时候,环卫工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喝口水,洗把脸,唠唠家常,享受片刻的清闲。“我先走了,待会儿再来。”环卫工人陈兰芝将垃圾送到中转站,卸完后,便从车座下拿出一双新买的高跟鞋,仔细擦拭,将脚上脏兮兮的工作鞋换下,把布满汗水的脸清洗一番,便拎着手提包准备回家了。“还好,今早的垃圾不算太多,有时间上街买点菜,回家做饭。”陈兰芝说。

中转站操作员:闷热环境下一天工作超8小时

目前,阜城所有收集来的垃圾都要送到中转站压缩处理。记者走进屋内,一阵夹杂着难闻气味的热浪扑面而来,不由得捂住了口鼻。“这座中转站建得早了,没有窗户,没法通风,所以屋里很热。”操作员陈振友说,“除了热,还很臭,都是夏天的剩菜、剩饭、西瓜皮。”

陈振友上身只穿一件橘色马甲,他不时拿起扫帚将卸下来又散落在地上的垃圾扫进垃圾池,等池内的垃圾装满了,便走进操作室操作,将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如此反复。“现在,新建的垃圾中转站基本上都自动化了,比较省事儿,条件也好。”陈振友从身旁的水盆里拧出一条毛巾,一边擦汗一边对记者说,“但这个还不行,受条件限制,目前还没法改造。”

操作室内只有一台风扇。此时,室外温度已近30℃,而室内温度高达35℃,操作台上留下了陈振友点点滴滴的汗水。“从早上5:30,到中午11:00下班,下午有人换班,到晚上7:30我还要再过来,待上两个多小时。”陈振友告诉记者,每天都有30多辆垃圾收集车将垃圾送来,从早到晚一天要送5趟,夏天的时候每天要送来40多吨垃圾。

今年55岁的陈振友17岁时开始从事环卫工作,对于这一行的辛苦,他早已习惯。如今,儿子也在市清运大队工作,开垃圾运输车,主要负责文峰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清运。“我自己都干几十年了,啥苦都吃了,但儿子还年轻,也有点心疼他。不过,他挺能干,也能吃苦,我当然支持他!”陈振友笑着说。

垃圾清运车司机:驾驶室温度超40℃

早晨6:00左右,徐贵军开着垃圾清运车来到了中转站,一下车就对记者说:“今天来晚了,平时都是5:30来。昨晚往中转站送的垃圾少,都赶到今个早上送了,所以耽误了点时间。”

徐贵军以前在造纸厂工作,2013年来到市清运大队开清运车。他家住在市医院新区附近,每天凌晨4∶00起床,赶往北京路车队所在地,先到火车站附近的垃圾中转站,再来到安居工程垃圾中转站。“火车站的一天一趟就行,安居工程这边的要一天跑四个来回。”徐贵军说。

经过半个小时的忙碌,清运车已经装满,徐贵军也上车准备出发了。这台车是市清运大队里目前为数不多的老式车辆,驾驶室没有空调,只是在副驾驶上方和座位上各有一台小风扇。出发时,阳光照射进驾驶室内,记者明显感到温度开始上升。“一个多月后就要换新车了,车里有空调,条件会好些,但现在还要忍一忍。”即便开着风扇,徐贵军并不将风扇直接对着自己吹:“因为车子发动机散热不好,吹来的都是热风,反而更热了。到了中午,里面温度都能达到45℃以上。”

沿着颍州路、颍上路、北京路、阜涡路……一路开往位于颍东区插花镇的市生活废弃物处置管理中心,用时40分钟左右。进去后,徐贵军没有将车开到填埋场,而是直接沿着坡道上了楼,通过一扇打开的门,将垃圾倾倒进去。“现在,垃圾都不送填埋场了,直接倒进密封的垃圾池里,发酵三四天,再焚烧发电,比以前更环保了。”徐贵军说。

十分钟后,徐贵军开车踏上了返程路。“夏天垃圾多,估计这会儿中转站已经装满了。”果然,等回到中转站的时候,垃圾已经装满,看到徐贵军回来,陈振友赶紧将刚运来的垃圾装上车。“这一带是居民区,车流量大,中转站又离马路近,车不能停太久,不然影响交通。”等清运车装满,徐贵军又出发了。此时,已接近上午9点,他还没来及吃早饭。

一个来回需要一个半小时,一个上午要跑3个来回,中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由于长期吃饭不规律,徐贵军患上了胃病,虽然随身带着小零食,但往往也顾不得吃。每天晚上回到家也已经8点多了。

“对于高温天气作业的一线环卫工人,我们发放了风油精、毛巾、矿泉水等防暑物品。同时,市里的环卫设施也在逐步改造提升,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也进一步改善。但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他们依然十分辛苦。”市环卫局清运大队负责人马振良希望,炎炎夏日,广大市民能多给环卫工人一些理解和关怀,更加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新闻推荐

八旬老太巧手制作猫头鞋

本报通讯员 吴新 文/摄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