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陈桥镇李庄村脱贫有方:修好小水利 土地变“金贵”
■ 星级记者张玉芳
通讯员王春夏范智
“以前,农田水利跟不上,地也没人愿意流转,现在流转费达到800元一亩,还有人抢。 ”说起这几年在村工作经历,颍上县陈桥镇李庄村第一书记刘国东告诉记者,让他欣慰的是 “土地一下子变金贵了”,这变化主要得益于水利扶贫系列政策“红包”。
李庄村地处颍上县陈桥镇最北部,与亳州市利辛县接壤,地理位置较偏僻,是全省3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375人。 2014年7月,该村由省水利厅进行定点帮扶,刘国东作为选派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
“刚开始进村,老百姓都好奇,说你是不是卖饲料的。 ”刘国东也不介意,和村民闲聊起来。大家打开了话匣子:村里原水利设施均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年久失修,已经不能使用。而且田间没有道路,群众生产、生活都不方便。刘国东决定,就从群众急需的农田水利、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入手。
在省水利厅的支持下,村里2014年至2015年先后投入455万元,结合整村推进及环境治理,对李庄村各自然庄12口当家塘进行改造,对七里郭、牌坊及柳西抽水站拆除重建。 2016年又投入项目资金1600万元,在该村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启动220亩滴灌设施及农庄内排水沟渠建设。李庄村骨干道路也基本建成:原有村组道路均为土路或砂石石路,阴雨天道路泥泞不堪,经过整治,目前小周庄、小陈庄循环路及圩后水泥路面3公里全程道路、长2.6公里的中石化项目李金路已投入使用,进村路、胡柳路、大王庄循环路、后展岔路约8.7公里正在建设之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建设绝不是一锤子买卖,它的效应是长远的。 ”颍上县水务局负责人何毅对此深有感触。李庄村农作物午季原以小麦为主,秋季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产业比较单一,种植模式较为传统。农民纯收入低,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和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无收入来源。自从道路和水利设施完善后,以前没人种没人要的土地一瞬间都变成“抢手货”。
村民李学银向记者证实,他正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水利设施建好以后,李学银第一时间流转了100亩土地,“也没请人手,就靠一家三口忙,因为设施得力,种田省心。 ”也正是有了这笔收入,家里今年才有能力翻建新房。
不仅有李学银这样的本村村民对土地“心动”,一些外来的大户也开始“眼馋”该村的水利条件。面对大户的热情,省水利厅在李庄村小陈庄规划建设了逾2000亩的扶贫产业园,带动西瓜、葡萄、瓜蒌种植以及龙虾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起来。村里的贫困户受此鼓舞,纷纷加入到创业致富的队伍中。村民陈福财患有眼疾,靠几亩薄田,生活一直很困难。眼看其他村民都找到财路后,他在刘国东鼓励和支持下办起粉丝加工厂,没想到手工粉丝供不应求,很快就翻了身,去年还建起了新楼。
“我有信心,让李庄村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面对瓜果飘香的扶贫产业园,刘国东表示,按照要求,今年李庄村计划脱贫82户216人,剩余五保户41户、低保户36户由社保兜底,有望实现全村人口全部脱贫。
“下一步,还将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及管护。 ”刘国东向记者介绍,他们将按照 “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要求,通过成立用水户协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证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同时,在继续巩固和发展现有特色种养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瓜蒌种植,通过“贫困户+协会”的方式,力争在两年内发展千亩瓜蒌,再打造瓜蒌制品加工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战果,确保贫困户不返贫。 ”
新闻推荐
、农村公路畅通建设情况。调研组认为,近年来,县交运局立足自身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公路建设与管理、行政执法与监察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县乃至全市同行业前列。 朱波岳斌
近日,颍上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县交运局调研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畅通建设情况。调研组认为,近年来,县交运局立足自身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公路建设与管理、行政执法与监察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县乃至全市同...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