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吴威:救人于危难间

芜湖日报 2013-12-31 10:44 大字

吴威,1991年出生,阜阳颍上县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管理系学生,当选2013年中国见义勇为好人。2013年2月28日下午,吴威路过中江桥时遇到一位6旬老人落水。危急时刻,他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水中,成功救起遇难老人。

水中救人对吴威来说并不是第一次,但比起三年前在老家护城河救起落水学生,这次救人,无论是从经验,还是前期准备工作都要成熟理智,“我水性不错,懂得一些救溺常识,下水之前拨打了报警和急救电话”。

采访前一天,吴威才匆忙地从杭州赶回来,他现在在当地一家工厂工作,再过几个月,他就要告别大学校园,正式踏入社会。救人事件及后来因此荣登中国好人榜,似乎并没有对他的生活轨迹造成多大影响,“荣誉只是鼓励,踏入社会一切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

荣誉背后的压力

聊天依旧是从“跳江救人”开始,距离那次事件,已经过去十个月,这段期间,这位90后大学生的义举在江淮大地广为传颂,除了媒体的宣传,社会的褒扬,学校党委在今年三月的“学雷锋月”中,号召全体师生学习吴威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并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

吴威的事迹在同学中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的同学对跳江救人表示担心,觉得这一方法不安全,但大部分同学对此举大加赞赏。吴威笑着说起同学们对他的评价,“有的同学说我虽然小小身板,但做的事情真不能用身材衡量”。

在同学们还在为跳江救人是否妥当起着争执的时候,令班主任陶丽担心的是,如今成了校园“小明星”的吴威会不会心浮气躁影响学习。“老师和我聊天时,特别提醒我,好事要坚持做,但不能丢了学习,要沉住气”,即将离开校园的吴威聊起老师时,流露出感激与不舍。

“老实说,一开始感觉挺有压力的”,吴威坦言,他感觉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他总是觉得自己仍不够优秀,无法肩负起荣誉背后的责任;另一方面,身边有个别同学不理解,将吴威的义举想得太功利,在背后指指点点。

虽然有压力,但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社会各界给予他的肯定,就是对他价值观的肯定,“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我认为是对的事,是原则的事就不能改变”。

理性救援获得父母肯定

吴威的坚持一度让他的父母担心不已。吴威出生在阜阳颍上县,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家境并不富裕,家中还有两个姐姐,他是唯一的儿子,从小就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三年前,当他还在老家读高三时,曾经在县城的护城河里救起过一名落水男孩。“那次救人事先也没做准备,完全是凭着一股冲动。”当父亲看到他湿淋淋地回家后,责备他莽撞,母亲则心疼地偷偷抹眼泪。

这次成功救人后,吴威没敢告诉父母,直到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父母才从乡亲们口中得知。“他们知道后就打电话问我情况了。”吴威感觉,父母在电话里的语气不仅没有指责,反而多出了一点敬佩,“爸爸问我,天那么冷,跳下水时能不能受得了。”

吴威了解,这次父母没有指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救人过程中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想法,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学校时,接触到一些溺水救援的防护知识宣传,所以我在下水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努力工作坚持梦想

从两次跳水救人时的心态变化,吴威感觉自己渐渐成熟,在为人处事上也多了份宽容。今年10月,吴威在学校捡到一部崭新的手机,急忙拨打电话通知失主,当失主拿回手机后只是敷衍地说了句“谢谢”,便匆匆离去。这一系列举动,虽然让吴威觉得寒心,却坚定了他多做善行的信念,“提高文明程度需要一个过程,必须先从自己做起,只有形成了一种争做好人好事的氛围,社会才不会有冷漠”,吴威坚定地说道。

在面对工作,面对未来的发展时,他也为自己制定了成熟的规划。今年11月,吴威选择了杭州一家加工厂工作,食宿由工厂承担,月薪3000元,“第一份工作,我还是想积累点经验,攒点钱还助学贷款,减轻父母的负担。”吴威表示,他的理想是创业,等他攒够了钱,就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想回老家创业,把外面的新鲜事物带回去,又可以离父母近一点,方便照顾”。

再过几天,吴威又要前往杭州为梦想奋斗。室友们已经各奔东西,空荡荡的宿舍里,只有他一人的书架上还摆放着几本书,墙上挂着学生会的工作证已落上一层浮灰,桌子上一块“弋江好人”奖牌在最后记录着这间屋里的故事。

新闻推荐

书画名家系列讲坛第61期安徽画坛骄子卢传松蘸墨来

南国风情&nbs...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