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农药减量 小麦提质增效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10-25 14:20 大字

■ 本报星级记者喻寒松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小麦单产提高了2.63倍,其中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大量投入是小麦得以增产的重要物资保障。但化肥、农药过量施用,也导致了包括大气、水源、土壤等自然环境遭受污染。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小麦栽培团队针对目前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品种选用、播量调控、新型肥料运用、病虫草害新型防控等措施的优化集成,来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小麦丰产高效。

选用高效肥料品种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上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施用量,均比发达国家有不同程度增加。除了国外多为一年一季、我国多为一年两季或多季的种植制度差异外,还与我国耕地连年旋耕导致耕层变浅、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且肥料多为表施、撒施或者‘一炮轰’的施肥模式有关。 ”省农科院作物所乔玉强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不同品种对肥料的需求规律、产量潜力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农户选用安农0711、淮麦44、烟农19等半冬性、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可以在施氮肥量较低的条件下获得高产。

在肥料施用上,农户可每亩基施商品有机肥100至150公斤或腐熟牛粪500公斤,可以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益生菌活性,提升土壤基础肥力。农户还需施用新型保持(控失)性肥料,亩施纯氮12至13公斤、磷4至7公斤、钾3至6公斤。氮肥基追比例依据前茬作物类型及秸秆处理方式而定,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基肥比例占60至70%,玉米秸秆离田及前茬为大豆的,基肥比例为50%左右。

综合防控病虫草害

农户在收获前茬作物的同时,把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在田间,通过翻耕作业使秸秆埋在15—20厘米土层中,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通透性,增加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还可以有效抑制土壤病菌及杂草生长,降低病虫草害发生风险。

在药剂拌种上,播前使用12.5%硅噻菌胺或4.8%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防控纹枯病、根腐病及全蚀病的发生及危害。在小麦抽穗初期,使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50毫升/亩)+22%噻虫·高氯氟(4ML/亩)+叶面肥,在田间按照以上顺序桶混后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控蚜虫、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的发生。在小麦赤霉病预报较重的年份,在小麦第一次一喷三防用药后7天,使用40%戊唑醇·咪鲜胺20毫升/亩,进行喷雾。

提高播种出苗质量

安徽省皖北地区小麦种植户可以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在氮肥减少15至30%条件下,可保持籽粒产量不明显减少。精细整地,以墒情定播期、以播期定播量,播期早适当降低播量、播期晚适当增加播量,播后镇压。

乔玉强博士告诉记者,该项技术体系概括说就是,以“品种抗病、播期避病、播量减病”实现农药减量,以“精准施肥、肥水耦合”实现化肥减量高效;集成农药、化肥减量条件下的小麦丰产补偿技术。今年6月2日,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垦事业局、太和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有关专家对太和县100亩试验区、30万亩示范区、60万亩辐射区进行田间抽测,项目区小麦长势明显优于非项目区田块,化肥用量减少20%的核心区和示范区田块亩产分别达到642.3公斤和614.8公斤,与周边农户麦田相比,分别增产23.52%和18.23%。

新闻推荐

弹弓射狗复仇,傻眼 伤到同事眼球致摘除 出庭受审

合肥一男子因被狗咬,大怒之下拿弹弓去射狗报仇,不料射出的钢珠误伤了几十米外的同事,导致同事眼球被摘除。昨日记者获悉,男子...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