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缝制小饰品足不出户能挣钱

阜阳日报 2019-02-26 12:06 大字

通讯员 薛建邦 王群 文/摄 日前,笔者来到太和县三堂镇余庄村,在村头一处民宅里,笔者见到了村民鲍兰英。当时,她坐在被窝里专心致志缝制小饰品,已经缝制好的花花绿绿的饰品放在床头篮子里,像一簇盛开的迎春花。“赶明儿厂方就来拿货了,这次我又能赚到30多块钱。”鲍兰英乐呵呵地说。

今年84岁的鲍兰英在当地“宇博针艺绣品厂”缝制手工艺品已经近4个年头了。鲍兰英告诉笔者,绣品厂创办人王宇是她家的远房亲戚。2015年,王宇母亲和她谈话时聊到厂里需要工人,当时就以半开玩笑的口吻问她是否愿意去打工。没成想,鲍兰英满口答应下来。厂方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便派专人上门送货取货。于是,鲍兰英就成了厂里的“编外工人”。“我耳不聋,眼不花,做了一辈子针线活,这点小活不在话下。”

其实,老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就是以前她的家境不太好。鲍兰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0年前因病去世,撇下妻子和两个孙子,几年前大孙子又因病夭折,老伴也撒手人寰。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让家里欠了不少外债。2015年,鲍兰英和大儿媳一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政府没少帮助俺,让俺家吃不愁、穿不愁。但是,我想趁着现在还能干得动,多为家里减轻些负担。”老人说。

不出家门,就谋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让鲍兰英很珍惜。这几年,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精神头十足。每次接到厂方送来的半成品,她都会保质保量按要求完成加工任务。夏天,村民经常看见她坐在树荫下边缝制边和街坊邻居唠着嗑;冬天,她就坐在被窝里,一边听着多功能视频播放机里的戏曲节目,一边飞针走线,累了困了就躺下迷瞪一会,甚至不用下床,就能吃到小儿子送来的饭菜,日子过得充实又安逸。

在床边桌子上,笔者注意到有个笔记本,里面清清楚楚记录着缝制的各种饰品数量及价格。“这些都是厂方供货人员记录的来往账目。”老人说,厂方采取计件工资制,每次厂方人员前来取货时就顺便把工钱也一次结清。“我年纪大了,手有些笨,每月挣得不多,也就百十来块钱;加上政府的各项补贴,一年下来也能收入四五千块钱,日子越过越滋润,去年我家就脱贫了。”

新闻推荐

无证私自建厂 污染环境 后果特别严重 依法受刑

本报讯(通讯员李嘉记者李严)“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