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清音走出家门展魅力

阜阳日报 2019-01-11 17:48 大字

本报记者 王雪洁 通讯员 刘铭 说起太和清音,不少阜阳人都有所了解,这个颇具魅力的曲种是太和当地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受到当地群众喜爱的同时,也逐步走出太和、走出阜阳,向各地观众展示出它的艺术魅力。 独具特色获大奖 2018年12月27日至28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曲集江南风·艺汇辉煌路——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长三角曲艺精品展演”活动在上海举行,来自阜阳的太和清音惊艳亮相,参演的两个曲目均受到关注。其中,清音《女儿情》获“汇善汇美”荣誉称号并受邀参加群英荟萃专场演出,清音《水调歌头》获“出类拔萃”荣誉称号。这并不是太和清音第一次在外地亮相。

2018年8月,作为国内曲艺的最高奖项——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最后一站的比赛在山西长治落下帷幕。作为安徽省鼓曲类唯一参赛节目,太和清音《女儿情》以其婉转悠扬的韵律,优雅清丽的唱腔,一反北方曲种的粗犷、豪放与苍凉,让现场观众与评委耳目一新,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一举斩获牡丹奖“新人入围奖”和“节目提名奖”两项大奖。

获奖者于飞是太和清音的市级传承人,多年的努力终有收获,让她开心不已:“到目前为止,这算是太和清音获得的最高奖项了,这也让我对太和清音走出去有了信心。”

原来,于飞在参加此次牡丹奖的奖项评比时,心里也是直打鼓,毕竟对外地人而言,太和清音是陌生的,甚至有人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一曲种。“但到现场表演后,没想到观众反响那么好!”于飞告诉记者,无论是参评牡丹奖还是近期的展演,台下的观众和评委都给出了好评,一曲下来源源不断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传承太和好声音

众所周知,太和清音由元末明初始于皖北,清代乾隆年间在太和流传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其曲调婉转悠扬,唱腔优雅,深受太和人民喜爱。然而,在小品、影视、歌曲、舞蹈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作为传统曲艺的太和清音却一度走向了衰落且几近灭绝,中青年传承人才匮乏。二十多年的时间,曾经的老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改行另谋生计,作为传统曲艺的太和清音则鲜有人问津,当初的史记资料也都损失殆尽。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太和清音成功申报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一古老的地方稀有曲种得以发扬光大,精品也越来越多。

而且,政府加大投入,着力扶持培养新一代清音演唱者,同时,老艺人在清音演唱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创作了一批新的曲目,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欣赏需要。

最近连续登台演出、大放光彩的《女儿情》就经历了前后几年的打(,仅作词就花费了近半年时间。

于飞告诉记者,太和清音与其他曲种不同的地方在于,要一人唱出多个角色。如在《女儿情》中,她既要扮演国王,又要演绎唐僧,还要唱出旁白,每个人的语调不同、情绪各异,她在演唱时就要随时转换,将粗犷与柔美连贯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不一样的曲风。

独特的曲风、优美的腔调、精彩的演绎,共同形成了一部部精美的作品。近年来,太和清音一直致力于打造精品,就在新年来临之际,太和清音传承协会的练习室里,于飞还在与工作人员一起排练新曲子《请君太和来观光》,利用太和清音这一独特的声音,传播太和的文化生活,也让更多外地人了解太和、知道清音。

太和县文广新(体)局副局长周虎表示,2018年,太和清音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次次走出去展演,拓展了太和清音的演出市场和受众,通过文化交流和宣传推介,提升了太和清音的影响力和美誉度。“2019年,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各地举办的艺术展演,同时鼓励太和清音在本地形成常态化演出,并利用网络媒介,不断拓展市场,促进太和清音的进一步发展。”

新闻推荐

太和52人涉黑案一审宣判 犯下12宗罪,两名主犯分别获刑25年

颍州晚报讯(记者杨治好通讯员韩奔文/摄)2018年12月30日上午,中央政法委挂牌督办的太和县邢某某等52人涉黑案,在阜南县人民法...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