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产业扶贫亮点多

阜阳日报 2018-10-08 15:06 大字

本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史浩然 一大早,太和县郭庙镇居民郭一梅就来到离家不远的本四花卉家庭农场,帮助修剪花草。这个2016年正式投用的家庭农场是当地有名的花卉种植基地,目前已流转土地近300亩,种植了长寿花、白掌等十几个花卉品种,产品远销北京、常州、郑州等地。

不断发展的本四花卉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还带动当地不少农户增收。“一期项目我们就带动贫困户49户,其中,就业扶贫带动20户,带资入股20户。”农场负责人赵本四介绍说,在农场务工,一般贫困户每月收入两三千元左右。

“离家近,干活时间也自由,照顾家庭、打工挣钱两不误。”郭一梅对在农场里干活很满意。因为两个孩子都在上学,郭一梅家曾一度生活拮据,后来听说本四花卉招工,她就报了名,成了农场的一名工人。现在,她每个月在农场工作20天左右,收入2000余元,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作为皖北小镇,郭庙镇曾一度因为麒麟西瓜而名扬豫皖交界之地,带动当地很多人脱贫增收。因残致贫的陈广林就因种植麒麟西瓜而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并带动其他贫困户增收。

今年38岁的陈广林家住郭庙镇立新村陈庄,因为小儿麻痹后遗症致残。2016年,他家被村里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后,陈广林心里一直不舒服,想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人员了解陈广林的情况后,积极协调,让他参加了西瓜栽培技术培训班,帮助租赁土地,联系对接合作社,鼓励他种植西瓜。

2017年,陈广林建了11个小弓棚,种植了5亩西瓜,当年就收入了4.5万元。一炮打响的陈广林继续扩大规模,今年,他种植了12亩西瓜,纯收入7万元,自身致富的同时还带动了同村5个贫困户增收。

目前,郭庙镇已组建西瓜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50多家,西瓜种植面积发展到3万多亩,年产值4.5亿多元,亩均西瓜纯收入达7000多元。依托西瓜种植,当地兴起了很多行当,有经营种肥的、有做嫁接苗的、有种植的、有收购的、有运输的、有装卸的、有营销的,从产前到产后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作为皖北乡镇,发展产业我们没有太多优势。”郭庙镇党委书记尚晓雷介绍说,结合当地农户种植经验丰富的优势,经多年摸索,探索发展了花卉和西瓜两大特色种植产业,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产业扶贫。

目前,全镇70%以上的耕地被集中流转,形成了花卉苗木种植和麒麟西瓜大棚种植两大特色主导产业,筑就了产业扶贫大平台。832个贫困户能从土地流转中直接收益,同时,他们到专业合作社或农场干活,人均月增收达两三千元;全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提供带资入股服务项目,涉及贫困户287户,涉及资金1435万元,每户年分红4000元。

在当地党委政府引导和大户带动下,产业扶贫成效显。2014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642户、4528人;到2017年底,已脱贫1209户、3702人,其中贫困村西街村、随西村先后出列。今年,该镇计划再脱贫187户、433人。

“下一步,郭庙镇将进一步引导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下大力气发展花卉苗木、西瓜产业。”尚晓雷说,同时,引导发展农林间作、林药间作、林经间作等立体种植、养殖业,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监督执纪重心下移 进百村大排查

通讯员秦丽敏近日,太和县紧紧围绕“高质量脱贫摘帽”工作核心,以每村5至7人的标准,从县直单位抽调1668人组建包村工作专班,到...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