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国庆记忆
城市周报记者方彬李昭翰王安石/文、摄
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同年代的国庆节有着不同的鲜明特征,从最初的举行隆重阅兵式、群众集会,到形式多样的全民欢庆、黄金周,内容越来越丰富。回忆起那些激动人心的岁月,人们有说不完的故事和感慨。这些不同时代的阜阳人的国庆记忆,也折射出了几十年来中国和阜阳的沧桑巨变。顾勤生:国庆是举国关注的大事
今年是建国69周年,春华秋实,斗转星移,国庆节,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心中难以忘却的记忆。出生于1932年的顾勤生已走过了86个春秋,也完整地度过了69个国庆节,在回忆起国庆节时,仍然能忆起许多事。
在新中国刚成立时,顾勤生才十七八岁,“建国初期那几年的国庆,到处都是庆祝国庆的标语横幅,偶尔会有庆国庆的游行,有时也会组织开大会,宣讲一些政策方针,开会地点就在现在的青颍公园附近。”顾勤生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每到国庆也没有说像现在出去旅游的,国庆节人们最期待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改善改善伙食,能吃顿猪肉馅饺子或炖肉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顾勤生告诉记者:“我当时上班的地方是阜阳地区食品公司,我在里面当一名统计师,负责记账整理材料等工作。上世纪60年代的国庆节,生产单位不能丢下生产量,有时候还会增加一些产量,国庆节时单位为了丰富职工业余生活,会举办一些比赛,比如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等;上世纪70年代时候的国庆节,‘向国庆献礼\’成为流行语。”
“我经历过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见证了如今这个繁荣富足的时代。还是改革开放好,使人们都富裕起来了,在此我衷心地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更强大。”顾勤生说。康丽:国庆假期忙并快乐着
今年47岁的康丽原是阜阳火车站后勤部门的一名员工。康丽告诉记者,对于她来说,现在的国庆假期她要比平时更加忙碌。
生活变迁折射新中国半个多世纪巨变。康丽介绍,1999年,国庆假日开始调整,变成7天时间的“黄金周”。由此人们便开始了既欢乐又“繁忙”的7天假日,大家不再满足于吃好穿好,而是开始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四处游玩,旅游和购物成了人们过节的最大消费,也成为了国庆节的一大特色。“实施‘黄金周\’后,每年国庆前,我们都要召开调度会,以应对国庆出行高峰,这时候基本上全员无休,全力以赴保障旅客出行安全。”康丽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国庆节是一个欢聚的节日,但对于铁路职工而言,则意味着坚守。
康丽清晰地记得,在孩子上学时,国庆是她生活上最犯难的时候。“那时候老公在外做生意,我国庆要上班,7天假期只能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朋友家。每当在车站看到一些旅客在国庆假期期间,带着爱人和孩子乘车去旅行,我心里既羡慕又有些酸楚。多亏家人对我的工作都很支持,能理解我工作中的一些难处。”
康丽说,69年过去了,从建国伊始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到如今的繁荣富强、经济腾飞,中国在变,中国人庆祝祖国华诞的方式也在变,简单的集体活动变成了丰富的家庭或个人度假。在国庆节到来之际,她祝福伟大祖国更加强大,家人朋友幸福美满。孙倩:丹青绘出神州美景
每年国庆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打算,都有不同的假期时光。1994年出生的孙倩来自太和县,是市书画协会的一员,其作品获得过不少奖项,每年的国庆假期也是比较忙的时候,要为参加各种书画比赛而提前准备。
大学毕业后,孙倩的国庆假期基本都是和工作相伴。孙倩说,因为工作需要,临近年底,各种书画比赛也比较多,一副画的创作周期基本上都要一个月之久,所以这两年的国庆节基本都是在创作中度过,利用国庆假期抽出一点时间,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近年来,阜阳城市的建设加快,从过去的零打碎敲,转变为现在的谋大局、重统筹,阜阳周边风景区的建设也越来越美,乡村旅游景点不断兴起,孙倩说,她的不少优秀作品都是在阜阳优美的自然风光中得到灵感的。
“去年国庆是我记忆比较深刻的。当时在绘画的时候没有灵感来源,不知从何处下手,父母让我出去看看,采采风,于是,我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自驾来到了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看到了生态旅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美丽风光,瞬间也给我了一些灵感。在游玩半日后,回去一气呵成了《无名》这幅作品,并获得了2017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暨‘大淮河\’采风创作的优秀奖。”孙倩笑着说。
孙倩说:“阜阳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最美的祝福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会用画笔绘画出对祖国的生日祝福。”
新闻推荐
通讯员秦丽敏近日,太和县紧紧围绕“高质量脱贫摘帽”工作核心,以每村5至7人的标准,从县直单位抽调1668人组建包村工作专班,到...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