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辅警守护乡村平安
本报记者 潘金铭 去年5月,刘伟成为太和县赵庙镇刘楼村第一批“一村一辅警”的成员。作为退伍军人的他,穿上警服,再一次当起了“守护者”,只不过这一次工作地点是在家门口。
太和县既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人口数量庞大、流动量大,治安状况复杂。近年来,太和县外流人员侵财尤其是盗窃犯罪问题突出,2016年12月被公安部确定为重点整治地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破解警力不足的难题。2017年2月,太和县在全市率先推行“一村一辅警”警务模式,在321个村,321名专职驻村辅警成为农村治安的第一道防线。
基层警力不足
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组织巡逻防范、协查违法犯罪……上任一年多来,刘伟一刻都没有闲着,除了处理日常的辅警事务,他还担任了村委委员。他把自己形容为“六员”:组织员、调解员、采集员、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这些工作,以前都由赵庙镇派出所民警负责,但镇域面积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将近7万的辖区里,整个派出所只有5名民警。“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5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赵庙镇派出所教导员牛大力说。
作为人口大县,基层警力不足一直是太和县面临的大难题,太和的警民比只达万分之三点多,远低于国家标准。全县37个派出所,仅有160名民警,为保障基础业务正常开展,太和县公安局从局直机关抽调176名民警开展包村工作,但都是兼职。太和县公安局政工监督室副主任齐德远告诉记者,“受工作性质影响,兼职包村民警没有足够的时间进村开展基础工作,警务下沉得不到保障。”这成为太和县下决心充实基层警力的最大动因。通过公开招聘,太和县先后分三批次公开招录了321名专职驻村辅警,既充实了警力,对“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工作形成有效补充和延伸,同时让警务工作真正下沉到基层。 居民安全感上升
一到晚上,太和县的各个村里都有警灯闪烁——从晚上十点到凌晨一点,驻村辅警在整个村里来回巡逻,充当着“流动探头”。
“村里来了驻村辅警,我们都安心多了,睡觉都踏实。”刘楼村村民刘洪志说。今年2月的一天夜里,刘洪志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吼声,他赶忙出来查看情况。原来,有窃贼趁夜里来偷狗,正好被巡逻的驻村辅警看到了,逮了个现行。“说实话,每次看到巡逻的警灯,我心里都特别高兴,多有安全感啊。”
在赵庙镇镇长韩飞看来,驻村辅警不仅是村民的“守护者”,也是村“两委”的好帮手:农村大量的矛盾纠纷,因为辅警的及时协调而得到解决。刘楼村闫庄的闫士杰在村民闫金玉屋后种了一棵杨树,杨树长大后影响闫金玉的生活和安全,还将他的房顶砸了个洞,二人为此争执吵闹了30年。刘伟多次上门做协调工作,终于让两家握手言和。
有了辅警的帮助,不仅增加了警力,民警也能够从大量的一般性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办案。太和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队长刘群告诉记者:“2016年度,全县共发生三类可防性(两抢一盗)案件3084起,2017年度,三类可防性案件发生1756起,同比下降43%,破案率也有所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太和县群众安全感为96.82%,上升了2.12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67名,上升了32个位次,高于全省平均值。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达92.85%,在全省排名66名,上升了23个位次,高于全省平均值。从排名垫底到排名靠前,这是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成绩。用管结合辅警也要严格管理
推行“一村一辅警”,太和县花了大力气,县财政每年要投入7000多万元。驻村辅警的工资、四项保险及服装、装备费用,全部由县财政拨款,保障了辅警的工作待遇。
“辅警也是警,他们不再是临时工,不仅从财政上大力支持,更让他们感受到自信和温暖,积极性才会更强。”刘群说。
为方便辅警开展路面巡逻和进村开展各项工作,太和县公安局争取财政资金700万元,购置电动巡逻警车167辆,同时,委托联通公司为每名包村辅警配发专用手机一部,既可以定点考勤,还方便辅警上传工作动态,有力保障辅警到村开展工作。
“工资高,待遇好,表现优秀的还能进村‘两委\’班子,真正把我们辅警当做家人,这是以前从未感受过的,我很愿意留在村里做好辅警工作。”刘伟说。
不仅从待遇上留住辅警,警力下沉后更要严加管理、规范管理。“带队伍要将管、用、训、练结合,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潜力。”皮条孙派出所负责人韩雪洁说。
从治安巡逻、线索摸排,再到法制宣传,甚至交通管理,321名驻村辅警与民警一起,织筑了太和县农村的“平安网”。
新闻推荐
都是轮胎惹的祸 装有28.7吨粗酚的罐车起火了多部门应急而动成功处置
颍州晚报讯(记者曹亚伟特约通讯员王鹏)9月5日早晨,在宁洛高速公路太和县三角元服务区,一辆运载粗酚的罐车轮胎发生自燃。经服...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