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户还要大发展

阜阳日报 2017-10-23 09:27 大字

倪邱镇东顺河村亿丰源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其贺查看即将收获的玉米。

通讯员 薛建邦 文/摄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日前,在太和县倪邱镇东顺河村亿丰源家庭农场,笔者看到约600亩的玉米地里,一棒棒玉米籽粒饱满,等待开镰收割。“虽然今年遭遇连阴雨天气,但我种的晚玉米基本上没受到损失,预计平均亩产能达到500多公斤。”农场负责人王其贺一边随意剥开几棒玉米,一边对笔者说,“眼下,我们正在组织机械收割。”

今年55岁的王其贺是当地无人不晓的种粮大户。他自上世纪80年代起担任乡农技员,2003年率先在几十里外的大新镇农场承包160多亩土地,和县种子公司签订良种繁育合同,繁育小麦良种,实行订单生产。

2012年,王其贺回到东顺河村,规模流转本村800多亩耕地,成立了“其贺种植专业合作社”。“刚成立合作社时,只有3户农民愿意入社,很多村民对我搞良种繁育持怀疑态度,主要是担心品种过于单一风险大,在价格上没有保证。其实,当时我心里也没有太大把握,只能硬着头皮试一试。”王其贺回忆说。

根据和种子公司签订的协议,由种子公司提供良种,收购时每斤价格比市场价增加一毛钱,照这样计算,每亩小麦能多增收100多元。由于懂技术,会经营,价格有保障,王其贺种植的小麦良种平均亩产一直保持在500公斤以上。

好收成让王其贺增添了信心,也让他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大家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120户,共流转土地3400多亩。现在,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平时还有30多位村民和贫困户在这里做工,每年每人平均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王其贺说。

规模种植、良种繁育让王其贺寻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他发展现代农业的劲头更足了。近年来,王其贺不仅成立了家庭农场,在邻近几个村又流转3000亩耕地,还陆续添置了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农机设备,从耕作、管理到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我们种粮大户吃了一颗定心丸。我打算今后继续发展规模经营,培育优质品种,多产粮,产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王其贺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拨开遗址尘土见历史

殿顶子古城遗址被确认为春秋时期一特大型城址,具备作为都城的条件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