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蘑菇挣钱可不少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7-10-10 11:39 大字

日前,笔者来到太和县坟台镇民族村扶贫就业点,看到10栋塑料大棚一字排开,掀开其中一栋大棚门帘发现,不锈钢菇架上摆放着密密麻麻的菌棒,上面结满了鲜嫩的蘑菇,几名妇女正忙着采收,几分钟时间就采了满满一筐。“一个菌棒一次可以采1斤鲜菇。目前,我只试种了4棚平菇,共有1.5万棒,每斤按市场批发价3块多钱计算,俺这一茬平菇最起码能收入4.5万元,一年四茬,你算算一年能收入多少? ”基地负责人王金顶笑着对笔者说。

据王金顶介绍,蘑菇种植是省民委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扶持项目,今年4月份,利用扶持资金建造了10个标准化大棚,委托该村鹏程家庭农场法人代表王金顶负责组织管理。 “自从我和村委会签订了承包协议后,不仅每棚交租金3000元作为村集体收入,还参与了村里脱贫攻坚工作。目前,农场已吸纳8户贫困户带资入股,与农场签订了入股分红协议,按出资比例分红。同时,还接纳了19名贫困人员到农场做工,以劳动量计件,每天发放50-70元工资。 ”

黄牛养殖、屠宰、销售曾是民族村的传统特色产业,而对于蘑菇种植还是头一遭。为此,镇里组织农技人员、农场主以及民族村的几名贫困户远赴凤台参加了省民委举办的蘑菇种植技术培训班。坤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著名的蘑菇种植大户鲁中柱免费提供菌种、机械设备和技术,并多次深入现场指导。 “由于今年夏季气温高,周边乡镇的很多蘑菇种植户损失很大;而我们这里在鲁老师的指导下,采用高压泵浇湿水帘降温,种植的蘑菇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王金顶说。

经过培训和技术指导,加上近半年的实践,王金顶以及在此做工的贫困户基本上掌握了蘑菇种植技术,从接种到培植管理都能独挡一面。在不远处的扶贫车间里,笔者看到十多名村民正在制作菌棒,他们把麦麸、玉米芯、石灰等原料用拌料机掺匀,装袋后放入旁边的锅炉中蒸煮。 “第一批菌棒都是从坤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买的。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菌棒制作技术,节省了一笔不小的资金。 ”王金顶说。

“目前,农场产的蘑菇主要销往县城及周边乡镇的各大超市,销路不成问题。但这远远不够,农场的目标是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我们决定,在9月底要把所有的大棚和不锈钢菇架全部利用起来,新上10万棒香菇,再接纳140个贫困户,保证每个贫困户的年收入能达到2万元,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王金顶胸有成竹地说。

(薛建邦)

新闻推荐

落户上牌 地网联控 太和县电动车社会化管理见成效

本报通讯员 张飞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