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帮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阜阳日报 2017-09-01 08:49 大字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宋书录 史芳芹

8月上旬,家住太和县李兴镇谢庄村宋庙台自然村的宋丹丹接到了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面对1万多元的学费,这个家庭贫困的农村姑娘陷入了深深的无奈。

宋丹丹今年刚满18岁,母亲在生下她后不久便离家出走,至今没有任何下落。更为不幸的是,2010年她父亲身患重病,不久便撒手人寰。7年来,宋丹丹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高中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靠亲戚朋友资助。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宋丹丹深知现在的家庭条件根本不可能完成她去广西南宁读大学的愿望。一位高中同学得知她家的实际情况后,在微信朋友圈为宋丹丹募集学费和生活费。

很快,朋友圈里的这条消息引起了太和心缘公益志愿者协会的注意。8月23日上午,在李兴镇政府的帮助下,9名志愿者来到宋丹丹的家,在进一步核实她的实际情况后,把她确定为协会的第一位受助对象,并为她送来了2.74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同时,协会志愿者还决定继续资助她一直到大学毕业。

“如果没有人资助我,我就打算先到学校申请保留学籍,然后出门打工挣学费,等条件允许了再继续完成学业。”宋丹丹说,虽然也可申请助学贷款。但是,以她现在的能力,连生活费都凑不够,即使参加勤工俭学,也很难完成四年的大学学业。现在,有了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没有后顾之忧了,“现在只有努力完成学业,早日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8月28日,宋丹丹踏上了前往广西南宁的列车,太和心缘公益志愿者协会提前为她买好了火车票,让这个农村姑娘心里暖暖的。

太和心缘公益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李标表示,协会成立时间很短,今年首次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很快得到了当地不少成功人士的支持。今后,协会将密切关注宋丹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她在大学期间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她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协会还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行动起来,积极加入到公益慈善的队伍中,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努力让更多的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新闻推荐

上学日之外 学生有地方去了

本报记者 杨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