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年古镇——龙德寺

亳州新报 2017-08-11 09:24 大字

←前几年,村民集资新建的龙德寺

○杜 健

出亳州城南四十五公里处,西淝河北岸,有一座与阜阳市太和县隔河相望、与古城镇隔桥相连的集镇,美其名曰——龙德集,也常称作——龙德寺集,因东汉时建有龙德寺而得名。仅此一说,便知道龙德集已有千年历史。在过往的这段历史长河中,始终演绎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因为在中华民族林林总总、浩浩瀚瀚的文化字符中,凡是与“龙”能接上缘牵上线挂上边的大都有着美丽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特别是在“龙”字后又附了个“德”字,就更加龙气腾腾、仙气缥缈了。

说到“龙”,又大都与皇帝有关,因为“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我们号称“龙的传人”。为了统治人民,皇帝又都自称“真龙天子”,历代皇帝为自己找的统治天下大众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他们是真龙天子,是上天安排他们下来统治大众的”,哪怕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暴发户朱元璋和十里亭长、街头小吏的刘邦等出身卑微、最后显达之人也不会忘了自称“真龙天子”。

所以,龙德寺也不例外,也不能并不敢例外。据说,西汉末年,政治混乱,外戚专权,民不聊生。刘秀加入绿林军后到这里寻臣访将,当地的姚期、马武、岑彭、邓宇用当地的青龙酒招待刘秀,席间他们义愤填膺、慷慨陈词,气氛十分活跃。刘秀喝得酩酊大醉,姚期等人扶之经沟而归。随后姚期等四人随刘秀南征北战、东拼西杀,并辅佐刘秀登基,姚期等四人则位列二十八宿之中。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姚期等四人,把扶刘秀而经过的沟叫“扶主沟”,当地村庄叫“扶沟村”,并留下民谣:“刘秀痛饮青龙酒,豪气上升冲云斗。姚期马武诚相助,打败王莽坐神州。”

话说刘秀登基之后,扶沟村一带一连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出面倡导,认为这是龙王有德,施恩于这里,应给龙王安个家,就这样建立了龙王庙,取名“龙德寺”。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从方圆数百里来祭敬龙王,求雨的、排涝的各有所需,则有求必应,后来“龙德寺”逐渐取代了“扶沟村”。

从此后,龙德人在这段美丽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中繁衍生息,起始兴衰,累月经年,直至今日。据碑文记载:“亳城之南距三舍,地曰‘扶沟村\’,寺曰‘龙德寺\’,在唐宋时为龙泉院。其镇最古,上有凌霄汉,中有浮屠,下有舍利住持,为一方名刹。”特别是唐朝时,龙德寺的名气越来越大,有碑文记载“在唐宋时为龙泉院”,院内除塑有龙王、佛爷、老君、孔子像外,还塑有姚期、马武、岑彭、邓宇之尊,再加上龙德寺西侧有千株松柏,故唐时有副描写龙德寺的对联:“虎踞龙盘将相三圣龙泉院,凤舞鸾栖松柏千株凤凰岭。”到了五代后梁,据传朱温的后裔朱真在公元921年选“龙德”立都。此时龙德寺已达到鼎盛时期,故碑文记载:“龙德寺始于汉,著于唐,盛于梁……”

唐宋时,仅龙德寺就有四头八庙之说:西头玉皇庙、红山庙,南头人祖庙、插花庙,东头二郎庙、天神庙,北头奶奶庙、薛家阁,中间还有个火神庙。每座庙都重梁起架,雕梁画栋,壁画栩栩如生。此外在龙德寺东十公里处还有古梅桥妈祖庙、七贤寺、草庙店等,可惜这些都毁损于民国战乱和文革之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液。虽然座座寺庙早已湮灭在历史的故纸堆中不见踪影,但是龙德人民依然智慧勤劳地创造着今天不朽的传奇。这里土肥地沃,风秀景丽,土地、水资源以绿色、无污染著称,每逢夏季,这里更是田畴翠绿、树树成荫,成为人们极其向往的一方养生的净土,成为一方正需蓬勃发展的处女地。

从厚重的历史中一路走来的龙德寺,急需抛却历史车轮的羁绊,深度修正自我,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未来。

景虽无言,然非无声。每一个龙德游子的心也都是和家乡龙德通着的。衷心欢迎龙德游子们用那种无言的默契和温暖,爱龙德永不言弃,促发展始终如一,让“龙德”腾云驾雾、奋起直追,重现昔日繁华,早日名实相符起来。

新闻推荐

上班期间中暑可认定工伤本报详解高温天劳动保障规定

本报详解高温天劳动保障规定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