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好的医术来自于对专业的“精雕细琢”合肥名人眼科医院院长陈林义:医生的成就感来自于病患的信任

安徽商报 2017-08-04 11:44 大字

[摘要]合肥名人眼科医院院长陈林义:医生的成就感来自于病患的信任

医生的成就感从哪里来?在合肥名人眼科医院院长陈林义看来,绝不仅仅是医术所带来的认可、名气或者收入,而是能给患者带来什么。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他把诊疗与手术当成了一门艺术,在专业上“精雕细琢”让他十分享受,也让无数患者受益。与此同时,他在长期工作中与不少患者建立起十分温馨的医患关系,甚至有两代人一起找他看病的“佳话”。

感动:来自自称“侄儿”的病患

本周,本报曾刊登《一封信给她带去温暖与光明》的报道,讲述一位接受陈林义帮助的患者,24年后登门感恩的温馨故事。其实,在陈林义身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来自太和县的教师史玉杰回忆起20年前的年轻时光,最想感谢的长辈其中就有陈林义。1996年,家庭比较困难的他还在上中学,因患近视,就给当时在科大医院做眼科主任的陈林义写了封信。而此后,他们的通信一直持续到2000年以后。期间,史玉杰已经不单单是一位患者,而更像是陈林义的一名晚辈,写信的落款也由“太和县的一位病患”发展成为“侄儿玉杰”。

“那时候就觉得陈叔特别的和蔼可亲,通信过程中鼓励我好好学习,而且还曾经寄给我钱资助过我,这种恩情一辈子也不能忘记。”史玉杰也对陈林义的医术十分信任,去年还曾带着自己的学生来找陈林义看眼疾。陈林义表示,相比于从医40年来获得的各种认可与荣誉,最能让他感到自豪的还是患者的信任,两代人都能来找他看病,这是比任何证书都有价值的认可。

追求:“精雕细琢”是一种态度

上周,18岁的小郑做完手术后从合肥名人眼科医院顺利出院,这是陈林义这几年一直追踪治疗的病患。 4年前,小郑不仅近视屈光参差,还因交替性内斜而造成的弱视等问题。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陈林义仔细给他制定了治疗计划,先通过训练矫正弱视入手,当视力平衡恢复以后再于2014年6月进行了斜视手术矫正,最后一步再通过飞秒激光手术解决了近视问题。出了院的小郑目前恢复良好,经过几年的治疗,他将与正常人的视力一样。

陈林义说,在从医过程中,类似的病例最让他有成就感。“做医生不可能总是成功,如果一台手术不是那么理想,我可能会一个月甚至半年心里都不舒服,琢磨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而经过自己的耐心和努力,能把一个病患恢复到最完美的极致,这带来的又是另一种感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用在医术上同样十分合适。按照陈林义的话说,做医生就要有“精雕细琢”的功夫。拿眼科来说,在眼球的方寸之地上“做文章”不可出现丝毫大意,精细就是医术的基本要求。几十年来,陈林义就是秉承着对“精细”的追求,在业界和患者间取得信任。

医风:医生做得好坏不能只看名利

医德、医风与医术同样重要,也只有好的医德、医风才能将医术发挥到极致。从医多年的陈林义认为,医患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医生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病患。“一个好医生,不是能挣多少钱、有多大的名气,最重要的是在乎自己的专业,在乎病患的心理。”谈起之前资助过的不少病患,陈林义说,那时候条件普遍都不好,自己和爱人的工资也不高,之所以除了看病还能给予年轻患者资助和心理鼓励,就是相信这种态度是做一个好医生的重要条件。

这些年,大家的条件都好起来,身边不少朋友有儿女去国外的,但是一旦遇到眼部的问题,还是要找陈林义咨询,得到他的意见才觉得安心。“很多人在美国在欧洲,医疗技术很好,为什么还是找我们国内的专家,这就是一种信任的医患关系。现在通讯条件很发达,医生也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形式与病患多互动。”陈林义感慨,中国的医生接触病例的数量和多样性在全球都是佼佼者,“只要我们医务工作者用心去做,就可以不断提高,让老百姓信服。”

徐洪春 马翔宇文/图陈林义: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津贴

原中国科技大学医院院长、眼科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儿童弱视、斜视研究治疗中心主任,全国著名儿童眼科专家,全国儿童弱视、斜视、小儿眼科学会委员,安徽省近视眼防治研究会会长,安徽省儿童弱视、斜视、小儿眼科学组组长,安徽省激光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实用防盲技术》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小儿眼科、儿童弱视、斜视及青少年近视的诊疗。曾多次荣获中国科学院、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授予的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中华眼科学会奖。

新闻推荐

完善机制细化措施 不断推进司法公开

本报讯(记者牛真子)8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祥亮率调研组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全市法院推进司法公开、保障司法公正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吴世琦参加座谈会。会上,调研组一行听取了市...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