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得雄师一百万 横扫中原十八州——北伐勇士张东杲的最后一封家书

江淮时报 2016-08-23 00:00 大字

[摘要]北伐勇士张东杲的最后一封家书

□关峰

北伐战争中留下他的身影,南昌起义中留下他的容貌,潮州战役中留下他的尊荣,广州暴动中留下他的足迹,他就是张东杲,著名书法家张海观的儿子。虽21岁英年早逝,但他是父亲张海观一生的骄傲。他深得叶挺将军、杨虎城将军的称赞。在北京读大学时,较早地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教育,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随叶挺将军参加北伐,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后参加南昌起义、潮州战役、广州暴动,最后壮烈牺牲。父亲张海观最后也不相信21岁的长子张东杲就这样离他而去。张海观26岁时有了张东杲,47岁那年他又失去了这位让他自豪的儿子。这位活到69岁的著名书法家,在失去长子的22年里,经常握着张东杲牺牲前留给他的最后一封家书,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据《太和县志》376-377记载:张东杲(1907-1928),字若晦,太和县关集人。1921年考入阜阳省立六中读书,因抗议学校无理开除太和学生而愤然离校,旋考入南京江苏省立第一中学高中理科,曾主编太和旅宁同乡会刊物《太和之光》。1925年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思想上开始接受马列主义。 “三·一八”惨案,他是工大学生游行示威的组织者之一,反动派的开枪镇压,战友们的流血牺牲,益发坚定了他的革命意志。

北伐军兴,东杲毅然南下,请缨武汉,参加了叶挺将军领导的二十四师,任连政治指导员,遂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进击夏斗寅叛军的“西征”战役中,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保卫了武汉——当时的革命根据地。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汪精卫的反动面目也日渐暴露,东杲对时局前途有着清醒的估计,作好了随时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准备。在东征讨蒋出发前夕,他将自己平时珍藏的马列主义著作、进步文艺书籍和自己的照片,送交在武汉中山大学读书堂弟东美,促其尽快离开武汉。之后,迭经南昌起义、潮州战役、广州暴动,东杲遂杳无音信。

东杲出身书香门第,天资颖悟,幼从名师王安贞读书,博览群艺,兼习武术,善击剑。及长、雄姿英发,以救国救民为已任。在其从江西发回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曾寄戎装照片一张,背题:“安得雄师一百万,横扫中原十八州。 ”

张东杲幼年生活在太和县关集镇张新庄,这是爷爷为其父老八张海观购置的新宅。小时候张东杲记得,六伯张海渊住在东宅,七伯张海峰与自家都住在西宅。新宅环境优美,宅沟清澈家底,四周树荫密布,夏季有映日荷花相伴,秋季,有丰收的硕果相随。在这种环境下,张东杲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闲时,便向父亲张海观学习书法,练得一手好字。辛亥革命后,父亲出任太和县参议员、劝学所长兼县立高等小学督监,后应聘于省立阜阳三师、六中,执教10余年。 14岁的张东杲考入阜阳省立六中,一年后,又考入南京第一中学高中理科。张东杲与齐国庆从外地求学返乡,在太和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他把在南京编印的《太和之光》在太和散发,宣扬新思想,新文化。1925年,张东杲考入北京工业大学。父亲张海观早年信仰三民主义,并为之奔走宣传,以后目睹国民党之倒行逆施,认识也随之变化,逐渐倾向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父亲的信仰对以后的张东杲影响很大,他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加入共产党。之后他参加北伐战争,跟随叶挺将军的二十四师征战沙场。当时任连指导员的张东杲深得叶挺将军的赏识,随北伐军西征夏斗寅叛军,冲锋陷阵,保卫武汉。在东征讨蒋途中,英勇善战,不屈不挠,身先士卒。

1927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暂编第十军军长杨虎城所部在商丘以东被直鲁联军打败,来太和修整,中共皖北特委在太和建立,在民主进步思想影响下,杨虎城重点治理太和,任命张海观为县教育局长。当杨虎城得知张东杲就是张海观的长子时,倍加赞赏,为张海观有这样一位儿子而骄傲。 1928年,中共皖北特委在王官集建立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声称北上太和,关集一带的地主豪绅,纷纷准备逃跑或抵抗。张海观却命家人缝制红旗,准备迎接红军的到来。抗日战争爆发,他鼓励子侄参加动委会和自卫军,并出资为自卫军购买两支冲锋枪和一批优质步枪。以后,经张东杲的同学、朋友透露,家乡盛传张东杲在南昌起义中牺牲,国民党太和县党部多次向政府检举他是共产党烈士的亲属而横加迫害,他既痛惜爱子牺牲,又愤恨国民党之黑暗,于是退隐乡里,构茅屋3间,自题为“稼渔轩”。莳花种树,临池赋诗,风雨朝夕,自娱其中。鉴于他在县内享有崇高的声望,国民党对他亦奈何不得。

当张海观手拿张东杲从江西发回的最后一封家书时,看到儿子张东杲一身戎装的照片,儿子在照片背面题有“安得雄师一百万,横扫中原十八州。 ”张海观手握书信,泪流满面。后来张海观向亲戚朋友透露了张东杲最后一封家书的内容:张东杲让父亲不要牵挂,自己对当前时局有着清醒的认识,坚定了他的革命意志,做好了随时随地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准备。

最后一封家书,是张东杲留给父亲的一份思念;最后一封家书,是张东杲投身革命、冲锋陷阵的最好诠释;最后一封家书,是一位21岁共产党员的心声;最后一封家书,是张海观一生的骄傲。英雄的张东杲已远去88载,但他的名字将永远记录在中国革命历史的档案里,他的英魂也将留在故乡人民的心中。哺育过张东杲的黑茨河没有忘记,养育过张东杲的沙颍河也没有忘记。他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历史会记住这位21岁的英雄。

新闻推荐

家乡的味道寄托亲情思念

本报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周璇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