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殖效益高
[摘要]本报通讯员 方克奎
提起养鱼,人们一般会想到粗放型散养模式。在太和县三堂镇站西村,村民王华义养鱼走出一条不一样的新路。他学习外地先进养殖技术,引进高效循环水养殖模式,实现鱼的“圈养”,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鱼长得快,经济效益明显。
连日来,市水产部门组织养鱼大户到王华义的养鱼基地学习,王华义毫无保留地向前来参观的养殖大户介绍循环水养殖的机械设备和养殖技术。他说,“这四个压缩机,只能用三个压缩机,循环水就够用的了,另外一台压缩机是备用的。”
从2014年开始,60多岁的王华义利用村里闲置的4亩水面养殖草鱼、鲢鱼、青鱼等。对于这4亩多水面,能撒多少鱼苗、养成多少鱼,王华义心里没有数,但是他敢于尝试。“我做个实验,一下子养了4.5万斤鱼,让增氧机日夜不停地工作,结果只捕了4200斤鱼”。王华义说。
由于养殖密度过大,虽然在鱼塘里放置了两台增氧机,日夜不停实施增氧作业,但养殖效果不明显,到年底捕捞时,连成本都没收上来。王华义向县水产部门咨询后,到六安市华润养殖渔业公司学习。这家养殖公司是一家循环水养殖公司。因为会做木匠活,王华义到公司参观时带了一把尺子,在现场丈量后,他心里有数了:“我量准了尺寸,回来就可以干了。”
从六安考察回来后,王华义购买了一台铲车,挖了一个占地40亩地的鱼塘,建了3个流水养鱼池,鱼塘养水、养鱼池专门养鱼,并从六安市请来养殖专家,安装了空气压缩机,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基地建成了。王华义说,“这是循环水,养殖的鱼终年不缺氧,在这里养殖当然好多了,还方便集中投食喂养。”
今年4月,王华义又投入40万元,从淮北和武汉购进了青鱼、鲫鱼等鱼苗40万尾,开始实践循环养殖新模式,由于实行先进的养殖技术,鱼苗长势喜人。
王华义告诉笔者,“过去养殖,喂一年,大的鱼长3斤重;现在,一年能长七八斤重,比那时快多了。”
太和县水产局局长梁贺介绍说,“这是太和县第一家运用规范性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好处就是易操作、鱼病少,经济效益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天然张兆才)笔者从太和县获悉,今年起,该县将推动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经营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索建立“十大循环模式”,打造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 据了解,今后,...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