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做丸子 越土越生金
[摘要]本报通讯员 薛建邦
提起太和县坟台镇,人们自然会想起坟台丸子。若要品尝坟台丸子,要数“钱师傅丸子”最为正宗地道。圆溜溜,金灿灿,外焦里嫩,令人垂涎三尺。日前,笔者慕名走访了“钱师傅丸子”的掌门人钱振国。
百岁老太说家史
“听母亲讲,从我太爷爷起就开始做丸子,历经五代,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钱振国告诉笔者。
钱振国的母亲付氏1907年出生,将近110岁了。笔者见到她时,这位精神矍铄、干净利索的老人正拄着拐杖在院子里乘凉,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了故事。老太太虽然年纪大了,但她耳不聋,眼不花,思路清晰。坐在摇椅上,老人慢慢地讲起了家史。
从她嫁到钱家,就开始和爷爷一道做丸子,沿街提篮叫卖,原料是自家地里产的绿豆,小本生意,刚够温饱。后来逢兵荒马乱,爷爷外出逃荒客死他乡,父亲和儿子又接过卖丸子的担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个养家糊口的营生被称为“资本主义尾巴”,一家人只好偷偷摸摸地干,一回只提二三斤出去卖,在那种环境下总算坚持下来。不然的话,也就没有现在的“钱师傅丸子”。
改革开放后,已经成家的钱振国开始甩开膀子,挑起制作丸子这副担子。他负责炸丸子,妻子负责摆摊卖丸子,一家人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生意越做越大。钱振国制作的丸子因其货真价实、口味纯正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在1984年安徽省“名优特产品”展评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钱家的丸子渐渐有了名气。
自主研发加工机械
日前,在位于坟台集西街的“钱师傅丸子”加工厂,笔者看到刚建好不久的两大间铁皮板房东西对开,分别是粉碎车间和制作车间,正值早上九点多钟,粉碎机和丸子加工机正在作业。
在粉碎车间,笔者看到一位老师傅把泡好的绿豆经过脱皮后盛入机器上方漏斗形的容器里,通过加工,一坨坨豆渣从下方的出口处涌出。在制作车间,年届六旬的钱振国正在挥汗操作,只见他把豆沫放入丸子加工机上方的漏斗,打开开关,一坨豆沫瞬间变成一粒粒圆球落入滚开的油锅里,油锅里顿时一片金黄。
“这种全自动粉碎机和丸子加工机都是我自己研制的。”钱振国说,2006年设计为半自动,2008年改为全自动,日均加工丸子800斤左右,是过去的4倍多,每天都有很多当地的小商贩上门购买。如今,坟台集上共有10多家大小商铺经销丸子,九成以上是从这里购买的。
丸子销往全国各地
采访过程中,笔者看到不时有顾客上门订购丸子,一买就是几十斤;钱师傅的二儿媳张倩负责称重,一直忙个不停。“这些都是附近的小商贩或饭店老板,是我们的忠实客户;我家在街上也设有零售点,由我婆婆负责销售。”张倩说。
“过去,我一直有着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不想去扩大规模和拓宽销售渠道,每年仅满足于五六万元的收入;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我决心把‘钱师傅丸子\’做大做强。”钱振国说,几年前,他为自己的产品注册了“钱师傅丸子”商标,经过包装后,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
“现在当地人走亲访友,喜欢把丸子作为最佳特色礼品。为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去年我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由二儿子负责打理。中秋节快到了,眼下正是丸子销售的黄金季节,客户或上门购买,或网上预订,产品供不用求。”说到这里,钱振国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新闻推荐
3月5日,在商合杭铁路五标段建设现场,中铁隧道集团施工人员正操作机械进行桥梁桩基的基础施工。 新建商合杭铁路五标段位于太和县和颍泉区境内,全长37.8公里,90%...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