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联合发文,为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扫除障碍,器官捐献工作再次引发公众关注——器官捐献事业还需跨过几道坎?
本报记者 王慧慧有突破,捐献者呈几何级增长
“前些年,跟人提起器官捐献,对方常激动得发火。近几年,不少人主动要求捐献了! ”安医大一附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赵红川说。
2010年起,我国在10个省市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两年后全面铺开。 2015年1月1日起,我国禁止从死囚身上取器官用于器官移植,公民自愿捐赠成为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来源。当年,全国公民器官捐献人数达到2766例,大器官捐献数达7758个。 “我国器官自愿捐献数量已跃居亚洲第一,成为世界上建立自愿捐献体系速度最快的国家。 ”器官捐献事业的迅猛发展,让赵洪川等致力于器官捐献事业的业内人士对未来充满信心。
今年3月底,我国首次评出7名全国优秀人体器官协调员,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汤常荣是其一。 “这不单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对安徽省器官捐献工作的认可。安徽省器官捐献工作起步晚,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这两年发展势头很好。”汤常荣说。严格遵守器官捐献的合法、合规、合理性,坚决杜绝任何利益因素,努力做好捐献后的服务工作,是安徽省器官捐献工作严守的三条原则。省红十字会除了每年定期举办缅怀活动外,还通过走访帮助捐献者身后的困难家庭、定制纪念币等各种形式,为捐献者家庭送去温暖。
蓬勃的志愿服务队为器官捐献事业注入了生机。 2013年初,太和县成立安徽省首支县级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服务队。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5支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
缺激励,医疗机构大多态度消极
赵红川热爱器官移植事业,因为觉得“它代表着外科医学最高水平”,为患者带来“生命的礼物”,但他坦言,当年博士毕业后,曾一度想放弃这个专业,“虽然给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但在当年的器官来源体系下,有太多说不清的问题。尴尬的现实,总是在不断撕扯着内心。 ”近几年,随着器官来源、分配、救助等各环节的逐步规范和公开透明化,这项“阳光下的事业”开始带给赵红川前所未有的职业认同感。
短短五年,我国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由2010年的0.03提高到2015年的2.03。 “虽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发展速度非常快,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赵红川认为,器官捐献有关数据仍较低有多方面原因,其中,捐献行为的社会认知度较低是重要因素,“这不仅仅指群众的传统观念,更是指医疗机构对器官捐献的消极态度。 ”
器官捐献涉及法律、伦理、人权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规范的制度是顺利开展这项工作的必备条件。 “发现潜在捐献者的渠道不畅,是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难题。 ”据汤常荣介绍,潜在捐献者线索主要有三个来源,其中来自医院的信息占绝大部分,且准确性高。“基层医疗机构是潜在捐献者的重要来源,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撑和资金保证,目前未能形成规范的潜在捐献者信息上报制度,特别是在医患矛盾紧张的现阶段,很多医院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态度,参与热情普遍不高。 ”
不少大医院对开展器官移植手术也缺乏积极性。目前,安徽省4家三甲医院拥有器官移植相关资质,其中2家有器官移植资质、2家有器官获取资质。“其实,安徽省最早有7家医院被授予相关资质,但其中3家选择了放弃,工作繁琐、无经济收益是放弃的主要原因。即使在目前拥有资质的4家医院中,有的也工作消极,基本抱着‘靠天收\’态度,遇到就做、没有也不积极争取。”专家认为,器官来源有限、有资质医院数量少是制约安徽省器官捐献事业发展的瓶颈。
多无奈,法律、资金“坎”亟待跨越
当选全国优秀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让汤常荣有点“小激动”,但他更想呼吁:“器官捐献事业仍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能尽快得到解决! ”
据了解,国务院2007年颁布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仍是目前各地开展捐献工作的主要依据。 “该条例比较笼统,主要侧重于监管,对器官捐献和分配等几乎未提及。解决移植器官长期匮乏的难题,制定器官捐献法迫在眉睫。”汤常荣认为,在公民自愿捐献背景下,立法尤其要鼓励和倡导公民自愿捐献,“比如,可规定器官捐献提醒程序,在特定情况下征求捐赠者捐赠意向;可设定严格的遗体处理程序和责任条款,和对捐献者身后的困难家庭给予抚恤和救助,通过激励性、保障性立法,鼓励更多人选择‘传递生命\’的善举。 ”
“法律的缺失,只要国家重视,三年五载就能解决。但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则需要很长时间,只能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汤常荣发现“被动宣传的效果要好于主动宣传”,也就是说,相对于协调员面对面介绍,通过在公共场所设宣传栏、制作视频短片等开展社会宣传,器官捐献工作更能为公众所接受,“比如,在公交车上贴宣传画就是一个好办法,受众多,效果好,国内不少城市都已开展。”让汤常荣郁闷的是,高昂的费用是一道目前无法跨越的门槛,“收费按社会广告标准执行,动辄上十万元,我们哪能付得起? ”专家呼吁,当前我国关于器官移植的公益宣传几乎是空白,亟待加强。
资金捉襟见肘也严重制约着安徽省器官移植工作。 “我国人体器官捐献遵循自愿、无偿原则,但不少捐献者家庭贫困,临终前已产生一大笔医疗费,需要人道救助。 ”汤常荣坦言,由于缺钱,很多事情无能为力,“财政专项经费一年只有25万元,用于器官、遗体、眼角膜捐献所有工作,根本不够!每年光印发宣传册、缅怀纪念、困难捐献者家庭慰问等几件必做的事就花得差不多了,公益广告宣传、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等不得不量力而行,捐献者人道救助只能靠社会募捐。 ”
“这两年,器官捐献各项政策不断得到完善,希望好政策出台后能及早落地执行,希望各部门能加大协作,真正建立起器官捐献移植工作的常态化机制。 ”汤常荣说。
新闻推荐
7月1日,太和县第二届遗体(器官)捐献、义诊活动在文庙广场举行,来自该县的党员干部、志愿者和普通市民100余人现场签下遗体或眼角膜等器官志愿捐献协议。其中年龄最大的73岁,年龄最小的20多岁,他们以实...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