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机能联网还能在电脑上监控分析作业质量促进农业生产

阜阳日报 2016-07-19 06:50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王跃奇

农机能联网,还能在电脑上监控、分析作业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效益提高。这对很多农民来说,听着都新鲜,但太和农民付建却早已感受到了其中妙处。

去年,太和县五星镇付桥村农机手付建在他的土地深松机上加装了“深松作业监测终端”,并通过终端联上了“农机深松作业监测信息化服务系统”。该系统利用卫星定位、无线通讯技术和深松机具状态检测传感技术,具有对农机深松作业过程、面积、深度实施准确检测,实现深松作业数据统计分析、图形化显示、作业机具管理、作业视频监控等功能,“农业作业啥样在电脑屏幕上就能看到”,大幅提高了作业质量。

付建可能不知道,去年,阜阳市从事深松整地的作业机械都加装了远程电子监测设备,实现了对每台机械作业进度和质量的实时监测,也为惠农补贴规范、高效、廉洁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土壤深松技术的推广应用,阜阳市耕地土壤质量有效改善,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排涝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绿色增产更有保障。

全面实现土地深松整地作业的电子智能实时监控,还只是阜阳市推进“互联网+农业机械化”行动的成效之一。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快速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持续发展,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阜阳市积极探索农机化发展的新方式、新途径,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适应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市农机部门率先在全省农机系统成立相关专门组织,专门设计、运行互联网在农机化工作的应用与实践;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机研究院专业力量,对农机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整合项目资金,先后投入140多万元,建成了全市农机信息智能调度平台;依托阜阳农机化信息网,与阜阳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农业应用有效接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农机化的分析实现科学决策,推进农机化的调结构和补短板。

多措并举之下,全市“互联网+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已建成的全市农机信息智能调度平台,初步实现了生产指挥、视频会议和智能调度功能,能够及时掌握农机化作业动态精准发布作业供求信息,引导农机合理、有序流动,随时解决作业难题。在去年首次全面实现土地深松整地作业电子智能实时监控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小麦联合收割、水稻机插秧、机播、机械化植保等作业环节应用监测设备,推进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测。农机社会化服务方面,颍泉区农机局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与农机专业合作社远程视频的技术培训和监管指导;天鹰兄弟、汉和农业机器人等无人机生产企业开发的作业云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作业调度。

“‘互联网+农业机械化\’行动的实施,切实提高了阜阳市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农机化推广、政策决策及管理服务水平,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市农机局局长杨增泓介绍,下一步,阜阳市将继续通过信息化技术在农机化生产中的实践与运用,实现以生产指挥平台为中心,作业机具为终端,网络数据传输交换为媒介,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金融产品支持等为支撑的农机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把“互联网+”融入到阜阳市农机化生产的全过程。

新闻推荐

超载三轮乘8人 太和交警严查处

本报通讯员 张飞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