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小讲台育桃李

阜阳日报 2016-05-04 07:05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邓占兴

年逾五十的王腾波是太和县洪山镇大塘小学校长,他深知自己在讲坛为学生授课的时光越来越短,不过他说:“莫道桑榆晚,夕阳正满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腾波的左邻右舍多是外出务工、经商,家境日益宽裕,而作为民办教师的王腾波,却每月拿着百十元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1998年暑期,在家人强烈建议下,王腾波外出务工50天,轻松挣两千多元,这远远高出做教师时的年工资。

面对务工的高收入和家人的期盼,王腾波在继续从教与务工之间犹豫。可当他看到马路上背着书包的孩子,听到校园里的朗朗书声,忍不住走上讲台的王腾波,瞒着妻子,工钱没结,连夜乘火车回到家乡,回到学校。

如今,当时与王腾波一起外出的邻居,早已在大城市里安居乐业,而他的孩子上大学却还要贷款。对于当初的选择,王腾波表示一点也不后悔,“教师是我最热爱的职业”。

从教以来,王腾波的日常生活始终是:白天上课,晚上改作业,抽空整理学校资料,周末不休息。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终于压垮了他。

2012年6月22日下午上课时,王腾波突然晕倒在讲台上,送到医院后,被确诊为突发心肌梗死,需立即做心脏支架植入手术。然而,仅仅住院一周,王腾波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阻就出院了。他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能劳累,如果再次复发,可能危及生命。王腾波这样写道:“病魔缠身无所惧,三尺讲台作病榻。”

对王腾波来说,学校和学生比自己的身体更重要,对学生他更不吝惜关心与帮助。尽管自己的家境拮据,王腾波每年总是坚持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0多元,资助家庭苦难的学生。其中一位名叫唐家乐的学生,母亲是聋哑人,父亲智障,王腾波为他垫付了从一年级至五年级的学习费用。但是,由于生活无人照看,唐家乐染上了不良恶习。王腾波不仅屡次耐心劝解,还在唐家乐因酗酒入院时,一直守在医院看护,循序渐进地引导他步入正轨。王腾波说:“管理好学校,教好书,育好人,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在大塘小学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里,王腾波从未因条件艰苦而选择退缩。但是,他时常设身处地理解新老师的离开。“我们这里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办学条件差,许多年轻教师不愿意来这工作。”

2013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王仁好被分配到大唐小学,王腾波亲自租车到洪山镇接王仁好到大唐小学。然而,王仁好看到学校的情况后,表示不愿留下来。王腾波对他说:“将心比心,我尊重你的选择。不过,能不能第二天再走,这也是我们学校的荣幸。”当晚,王腾波与王仁好交谈甚久,王仁好答应先试教一个周。而王腾波悉心的关怀,让王仁好安定了在乡村小学从教的决心。2014年,又有三名大学毕业生前来大唐小学任教。

“学校不在于多大、多好,只要有用心教书的老师就能培养出好学生。”王腾波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迈上三尺讲台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少,但他仍希望发挥自己的余热,带领大唐小学的师生在学业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立成实习生陈敏赵斌太和县一位经常从事公益

本报记者 徐立成 实习生 陈敏   赵斌,太和县一位经常从事公益事业的私营业主,他不仅自己填写遗体器官捐献申请表,还资助多名特困学生,热心公益事业,组织、策划了40余次大型公益活动,用自己...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村小讲台育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