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物联网 太和现代农业越来越“智慧”
[摘要]本报记者 冯启俊 尚原野
在太和县冠禅生物科技公司,养殖基地用上的“新式武器”,让总经理李中华倍感轻松:以前靠经验养水蛭,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到水塘去记录溶氧量、水温等指标。现在只要坐在办公室里看看电脑,所有数据一目了然,占地300多亩的水蛭养殖基地,只需要几个人就可以轻松打理。
让李中华如此轻松的,是叫做“智慧水产测控终端”的设备,就是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通过这台设备,可以实时监控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温、溶解氧、PH值等关键指标,可以大大提高水产养殖的成功率和亩均效益。
因分泌液中含有抗凝血成分,水蛭是部分心脑血管药物的原料,冠禅生物科技就是一家以养殖药用水蛭为主的农业企业。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冠禅生物已成功培育宽体金钱水蛭(冠禅9号)和菲牛蛭(至素4号)等水蛭优质品种,在水蛭的人工繁殖、人工孵化、创新精细养殖以及产品的深加工方面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
“物联网技术可以使水蛭的幼苗成活率再提高25%左右,产量也会相应提高,每亩可增收七八千块钱。”李中华告诉记者,连上了智能设备的养殖场,不仅提高了水产养殖的安全系数,还节省了人力,增加了产量。“整个养殖区有300多亩,一年就可以给我们带来百万级的增收效应。”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它利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将传感器、控制器、人员和设备等联到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了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物联网在太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近年来,该县利用现代信息化、数字化的物联网技术,推动农业经营从粗放式、经验式管理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快速转换,用物联网之长补农业之短,让现代农业生产变得越来越“智慧”。
在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安徽有机良庄蔬菜产业园,物联网技术的全方位应用,让这里真真切切地成为太和“智慧农业”最好的代言地。今年,公司从荷兰引进的全套智能化控制系统已投入使用,该设备借助物联网软件管理,不仅实现了对蔬菜生产温室内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情况的实时监测调控,还能联系专家在线指导,真正实现了全新智能化栽培管理的新模式。
公司运营部主管彭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占地3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借助物联网技术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育苗、种植、采摘整个过程,而同等面积的普通温室大棚,至少需要10个人才能开展正常生产工作。
除了养殖场安上“智慧终端”、蔬菜种植开启精准模式,在种粮大户徐淙祥的粮食高产攻关试验田里,大宗粮食作物的种植也用上了时髦的传感器。“物联网+农业”的新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名副其实的好帮手。
太和县农委专家告诉记者,太和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抢占新一轮的科技与农业结合的制高点,推进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开始为当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闻推荐
关注太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