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太和县亿达雨具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长耿丽一直没
[摘要]本报通讯员 方克奎
这个冬天,太和县亿达雨具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长耿丽一直没有闲着,直到春节前夕,还在忙着组织工人生产,将企业产出的产品伞把外调。伞把,在我们生活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但在耿丽眼里,却等同于返乡创业道路上的致富“金梁”——依托家乡丰富的林木资源,耿丽每月能向国内雨伞市场供应近200万个,企业以此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左右,直接带动数十人就近就业。
耿丽是太和县高庙镇江楼村人。江楼村木线条加工业发达,有着“木线条加工之乡”的美誉。1998年,耿丽前往上海浦东发展,从事的也是木线条批发和销售生意。背靠家乡生产基地,耿丽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没过几年便实现了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目标。
经过多年打拼,耿丽不仅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也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其中有一个客户便是全国最大的雨具配件供应商之一。他告诉耿丽,在雨具配件中,用杨木等制成的伞把,市场需求量大,且加工企业少、效益高。这让市场嗅觉敏锐的耿丽看到了商机:“老家杨树等林木资源丰富,还有加工木线条的产业基础,而且加工伞把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家乡人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也相对较低,何不回乡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伞把生产工厂。”
萌生创业念头的耿丽,不久就赶回太和,并在一番考察后,于2011年投资400余万元,在家乡成立了太和县亿达雨具配件有限公司。从未涉足过伞把生产的耿丽知道,浙江、福建一带分布着中国最大的雨伞集散地,因此,她从一开始便将产品市场定位于这一地区,就连加工设备、生产技术也是从该地区引进。
原材料供应充足、成本较低,销售渠道明确,市场竞争相对较弱,因此,耿丽的企业创办不久便走上了正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去年,企业共销售伞把近2000万个,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左右。
“现在,浙江、福建等地生产的雨伞中都有我们的产品,包括位于浙江的国内最大伞城,也是我们的供应商。”眼下,耿丽不仅实现了当初返乡创业的目标,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乡邻就近就业。去年,她还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返乡创业新星。不过,她并未放缓发展的步伐:今年,她打算再投资400多万元,上马雨具成套配件生产线,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发挥我们当地的劳动力优势,做雨伞成品,这样企业的利润还会增长两成,同时也能带动更多的本地群众就业。”对于未来,耿丽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