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爷爷的抗战岁月

新安晚报 2015-12-31 08:43 大字

□合肥 张秀珍

2015年春天的一个早晨,老公的爷爷去世了,享年91岁。对于爷爷来说,最大的遗憾是未能等到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当电视镜头掠过抗战老兵老泪纵横的画面时,我也被记忆拉回爷爷生前讲述的一段段抗战时期发生在淮河岸边的故事里。

其实,爷爷不是军人,而是世家商人子弟。因为小时候家中经商,从事粮食运输,家底子还算殷实。爷爷上过三年私塾。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上得起学的人,多是地主、富商或者贵族之后。所以说,爷爷还是很幸运的,也能算是个文化人。爷爷家住阜阳太和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半个中国就不太平了。全家上下11口人,爷爷是老二,老大又是姐姐,为了生计,13岁的爷爷只得跟着自己的父亲,跑起了粮食运输,每天生活在运粮的小船上,沿着淮河,往返于两岸。1939年秋天,日本鬼子打到淮南,淮河两岸的老百姓遭了殃,鬼子先是占领城市和交通要道,城里的老百姓死伤无数,留下来的都逃往了郊区或者农村。爷爷跟父亲的粮食生意越来越艰难,因为日本鬼子首先掠夺的就是粮草,先是控制城里的粮仓、然后掠夺郊区的,最后到农户家搜抢。战争时期,粮食紧缺,粮食运输也是随时掉脑袋的事儿。爷爷的家族也是血性之人,坚决不给日本鬼子半点机会,说,就算烧了,沉到淮河,也不会便宜了鬼子。后来爷爷的家族为了安全起见,从阜阳太和举家北迁,就着运粮的小船,带着几床棉被,一摞子泥碗和大铁锅,顺着淮河,往南迁,白天躲避鬼子,夜间划船赶水路,最终定居在淮北烈山区。战争越来越残酷,爷爷和几个兄弟姐妹在战火边缘长大。虽然没有摸过抢,但是似乎每天总能闻到炮火的硫磺味,看着硝烟弥漫到家门口来……1942年,日本鬼子进攻阜阳,在蒙城增设了大量伏兵,为了家园,蒙城保卫战开启。那时候,淮河两岸的年轻小伙子,都被送去前线打鬼子,运粮草。爷爷家上下11口,人多,但是能干活维持生计的少,爷爷的父亲深谙民族大义,到部队跟组织说明情况后,考虑到爷爷读过书,识字,部队让爷爷继续做自己的运输活,但是偶尔带带口信给村里的干部。

深秋以后,鬼子拉锯战持续几个月后,更加疯狂,只要抓住运粮食的,板车也好,木划子也罢,统统缴获,还会把人抓走。为了安全起见,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曾祖父,已经把家里的船搁置一个多月了,没有生意做,全家的生计愈发难以维持。那时的爷爷17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一天傍晚,瞒着家人,和平时一起跑船的大小伙三柱,偷偷划着自家的第二只小船,带上两麻袋粮食,顺水离家。爷爷说,就不信这个邪,怎么着我也是男子汉一个了,不能看着家人挨饿,想办法也得去运粮食。

战争是残酷的,一路下去,爷爷和三柱,隔三差五地发现淮河岸边有鬼子的踪迹。十分危险。有一天凌晨四点多,三柱到岸边去打探情况,爷爷在小船上守着。突然,老远听到杂乱慌张的脚步声,约莫有二十号人的样子。爷爷悄悄把小船划到一棵老槐树下,正准备扛上一麻袋粮食,听到枪声“砰砰”响,不好,有鬼子来了。已经来不及躲到岸上去了,爷爷一个猛子扎进河里,紧接着,水面一阵枪响。幸亏爷爷小时候生在水边,水性极好,靠着憋气功夫和逃命的毅力,顺着河沿逃跑了。粮食没有了,小船也没有了,伙伴三柱也掉队了。当时的爷爷,脑海里只有“活命”“跑——跑”的想法。后来爷爷说,那阵杂乱的枪响,让他意识到,在战争年代,没有武器,没有刀枪,没有队伍,要么拼了命逃跑,要么死路一条,普通老百姓,不会有临阵不慌、更不会有英雄无敌的气概。他顺着杂草丛生的淮河岸边一路跑,深秋的淮河岸边,寒气逼人,衣服本来就已湿透,加上阵阵冷风吹来,爷爷又饿又冷,破草麻编制的鞋子,已经烂了,脚被石块、荆棘划出几道口子……爷爷最后拐了几个弯子,在傍晚跑到一个小村子,才得以安全。半个月后,爷爷跌跌撞撞回到了家,见到家人个个面容憔悴,担心着急的神色,硬是跪在地上哭了半宿。也得知三柱在事发后发现情况不妙,也花了两天时间寻找爷爷无果后,提前搭乘货运船回到了家中。经历了枪口逃生,爷爷很是珍惜家人和生命,也不再贸然行事。

战争岁月里,所有人的生活都很艰苦。1942年初冬,日伪军出动七千多人,分五路对淮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扫荡。淮北也不再安全了,大家都往偏远的农村跑。一天清晨,爷爷刚运粮回来,发现家门口有个穿破烂不堪的灰色麻布大褂的女子,许是饥饿,蹲在门口,已经站不起来了。爷爷叫上自己的母亲:“俺妈,俺妈,快来看”,他们把女子扶到家里,她脸上灰尘厚厚的,还有一条一条的黑疤痕。爷爷的母亲,赶紧端来半碗南瓜,给她喂下,等女子清醒后,痛哭起来,说本来就是孤儿,又为了逃避鬼子,跑反来到这里的,怕鬼子和土匪看到漂亮女孩就抢,才把脸抹上锅灰。然后走到水缸前,用葫芦瓢舀了两大瓢水,冲洗了自己的脸。洗干净后,是一位白白净净的漂亮女孩。这个女孩,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奶奶,88岁,仍然健在,只是耳朵不太灵便,需要大声,才能听见我们说话。

1945年抗战胜利后,爷爷的全家,又开始跑粮食运输了,在后来的几年解放战争中,爷爷和其他兄弟分别在大江南北跑船,运大米、麦面、棉花、玉米,一年四季,不曾断过,也有两个兄弟在战火中失散,不过,几年后,都能圆满团聚,据说有的回到阜阳太和,有的住在蒙城郊区。

今年爷爷去世时,老人的子孙后代,都来淮北吊唁,孙辈的我们,仔细听长辈们讲那段艰苦的抗战岁月,我们听得认真,他们也好似怎么都讲不完……

新闻推荐

陈红:做学生心目中 最喜欢的人民教师

投身教育事业20多年,凭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合肥市庐东学校小学语文高级教师陈红,以一流的师德师风、名列前茅的教育教学实绩,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同...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爷爷的抗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