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田头市场餐桌是阜阳市农产品销售的主要途径而
[摘要]本报记者 徐立成
长期以来,“田头-市场-餐桌”是阜阳市农产品销售的主要途径。而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这种传统模式正在被打破——大批涉农企业借助网络平台销售,让本地农产品走向五湖四海;开放种植基地,吸引消费者走进田间地头上门来买;在街头巷尾开设农产品专卖店,直通百姓餐桌……销售模式的转变,既解决农产品“怎么卖”的问题,也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
登陆网络,点开阿龙哥商城网站,只见蔬菜、肉制品、干货特产等农产品琳琅满目。下好订单,无论是一斤豆角还是两斤茄子,很快就会由专人送上门。“我们的阿龙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目前网上销售农产品400余种。去年,我们又增开了同城配送业务,使网上销售变得更便捷。”阿龙哥公司负责人张龙告诉记者。
张龙是太和县原墙镇人,多年从事农产品种植和销售。谈及进军电商领域的原因,他颇有一番感触。“前些年发展规模种植,在市场销售时遇到瓶颈。后来我看到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和普及,于是通过网络开拓市场,终于解决了销售难题。”张龙介绍说,目前阿龙哥商城日均订单量已达100单左右,月销售额超过30万元。其中,约30%的农产品销往市外各地,让阜阳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依托“互联网+”,张龙找到了农产品销售新领域,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如今,互联网、电商这些新名词,正日益与阜阳市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为长期“养在深闺”的农产品插上翅膀,让阜阳市的优质农产品飞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据市农委统计,近年来阜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形势喜人,今年上半年交易额达2.6亿元,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拥有专门从事农副产品销售的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十多家。深耕电商,不仅让阜阳农产品走向了全国,提升了市场占有率,更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
家住颍泉区闻集镇的夏奎之前从事农资经营多年,后来在一次外出考察时,看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巨大潜力,便在家乡流转50亩土地,注册成立了颍泉区田丰家庭农场,发展西瓜、甜瓜种植。在销售过程中,夏奎除在种植前与外地客商达成供销协议外,还利用农场靠近105国道的优势,发展观光采摘农业,效益相当可观。“以今年为例,甜瓜还没开始大规模上市,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平均每天能销售300多个,每个单价在20块钱上下,比市场零售价格高出一倍左右。”新型的营销模式让夏奎尝到了甜头,他计划继续丰富农场果蔬种植种类,吸引更多人现场采摘,增加收益。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阜阳市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按照“近郊都市农业、中郊优势农业、远郊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强化产业规划引导,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在阜城及县城周边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农业。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销售方式新颖、经济收益更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纷纷涌现:在颍东区,恒明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80亩的猕猴桃采摘园、400亩的美国薄壳山核桃采摘园。在颍州区,瑞富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了120亩的草莓采摘园。在颍泉区,除了葡萄、草莓,金满地采摘园还建设了数百亩的大樱桃园、水樱桃园、贡枣园……这些农业经营主体不仅示范带动了当地种植结构调整,还将农产品的销售方式,由过去的拉出去卖转变为吸引消费者上门来买,既减少了中间销售环节、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同时也收获了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产品销售方式的转变,加快了全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阜阳市将继续努力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提升销售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积极推动全市涉农产业转型升级。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任秉文 通讯员 马振东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