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秸秆制沼气有出路吗?业内人士称,相关技术已基本成熟,但推广尚需政府扶持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5-10-27 09:21 大字

[摘要]业内人士称,相关技术已基本成熟,但推广尚需政府扶持

■ 本报记者 程茂枝

1吨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可产300立方米沼气,供给附近居民使用,同时产生的沼渣、沼液还可作有机肥。这是在日前由省循环经济研究院举办的“秸秆系列开发和深度利用”现场会上,一企业发布的秸秆制沼气技术。记者随后多方了解到,秸秆制沼气的相关技术目前已经进入应用阶段,但其推广过程仍面临多重难题。

发布该项技术的安徽永志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代永志宣称,其公司筹资260万元,建了一个800立方米的厌氧发酵罐,从2014年开始试行以秸秆为原料制沼气,已经取得成功经验。 “我们先把秸秆粉碎,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采用低量投料、高浓度发酵工艺进行处理。实践证明,1吨秸秆可以产300立方米沼气。 ”

代永志的试验结果也得到宿州云耀农源公司负责人黄培耀的印证。他告诉记者,今年3月他们引进了某高校的技术,建了一个3200平方米的大型沼气池,利用秸秆发酵制沼气和有机肥。注入秸秆发酵后,一个星期即可产气,每吨秸秆可产气300立方米左右。 “我们企业主要是生产有机肥,由于资金限制,目前沼气还无法储存和利用,只能白白放掉,太可惜了。 ”黄培耀说。

为什么好好的沼气不用?对此,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副秘书长刘选武介绍,沼气目前主要有发电和居民用气等用途,不管哪一种途径,都需要较大的投资。以代永志的公司为例,2014年5月,他为附近100多个用户提供管道沼气,每立方米价格是1.8元,用多少气由发给用户的沼气“智能卡”自动控制。“我们光铺设管道就达5公里左右,每公里成本加安装费近20万。”代永志说。

代永志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每个沼气用户,他们只收取400元的灶具和仪表费用,管道建设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以每年消化1000吨秸秆计算,产生的沼气价值54万元,生产250吨有机肥价值20万元。“这些费用只能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转,甚至是亏本,而我们之前已投入300多万,现在压力很大。如果国家对秸秆制沼气没有补贴的话,企业是很难维持运营的。 ”

大的沼气工程如此,一家一户能否发展小型秸秆沼气池呢?太和县长期从事沼气工程建设和技术推广的张从金介绍,该县郭庙乡立新村前张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用秸秆制沼气。当时这个村庄60户,建了40个沼气池,每个8立方米,上建厕所,使用秸秆和人粪便综合发酵。郭庙乡张西村张相庄近年来革新了这种秸秆沼气技术,采用袋装秸秆进料,出料更方便。 “这种沼气池方便易行,但是每个每年只能消耗秸秆400公斤,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后,这些池子也就废弃不用了。 ”

阜阳市能源办副主任李怀艳告诉记者,目前该市除了一两处大型秸秆沼气项目正在试运行,以及一些乡镇零星建设的农家秸秆沼气池以外,全市再难觅秸秆沼气项目。究其原因,主要是投入大于产出,且前期投资较大,资金回笼周期较长。此外,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还需要改进。目前,主要是个别企业和群众在进行项目示范,大多是亏本运营,秸秆制沼气若大面积推广应用,尚需政府扶持。

新闻推荐

留守儿童享关爱

为解决大量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太和县马集镇组织乡村干部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地摸底建档,针对困难的留守儿童家庭,由乡村两级干部对他们进行结对帮扶,定期家访,并按照县计生协要求,免费...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