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太和:“小老板”争当村民组长开私家车奔走田头,渐成乡村别样风景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5-08-25 09:32 大字

[摘要]开私家车奔走田头,渐成乡村别样风景

■本报记者张玉芳通讯员吕朋涛

记者最近在太和县采访土地确权工作时,在税镇镇马庙村看到一辆私家车醒目地停放在田头,上前一问,原来是村民组长尚成海正带领一群人丈量土地,这车是他的私家车。

采访中,类似的情形并不鲜见。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在今年午收秸秆禁烧期间,到处都能见到开着私家车到田间地头的村民组长。该县县委组织部有关人员介绍,从今年第二季度起,太和县在全县314个村(社区)3952个自然村全面恢复设立了5126名村民小组长,乡村“小老板”们则成为这支队伍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2006年并村后,村干部人数大规模减少,村民组长队伍也逐渐消失,许多本该由村民组承担的事,都落到乡村干部身上,严重影响了农村工作正常开展。 ”太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英明介绍,该县县委、县政府经过调研部署,重新配备了5126名村民组长,均由村民从 “长期在家、热心公益”的人选中推选产生,在村“两委”领导下,承担政策宣传、民生助理、社会管理、带头致富、财务管理、社会监督等任务。县财政拿出920多万元,每人每月发放150元的误工补贴。

“村民组长起到大作用。 ”马集乡港集村村支书刘建立告诉记者,并村后,像太和县这样的皖北农村,一个村往往五六千人甚至上万人,村干部只有七八人。秸秆禁烧、土地确权这类工作全指望村干部跑腿,村情不熟,村民也不买账,工作很难推进。但有了这些村民组长,工作就能直接推进到千家万户。马庙村、孙楼村、孔寨村等多名村支书也纷纷表示,今年秸秆禁烧中太和县170多万亩地实现零火点,与村民组长的全力投入密不可分。

因此,村干部们普遍建言,村民组长150元补贴标准太低。不过,在税镇镇孙楼村村支书武云看来,“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毕竟村民组长不是脱产干部,干这份工作图的更是一种荣誉感。”也正是如此,今年推选的组长队伍中,一个新现象就是像尚成海这样的“小老板”明显增多。

税镇镇马庙村13个村民组共推选18名小组长,“小老板”有8个。全镇112名小组长,“小老板”将近有30人。他们有的成立建筑队,有的做药材,有的跑运输。

村民对此已见怪不怪。比如:禁烧期间,村民组长徐艳东开着宝马,戴着红袖章到田头禁烧;组长孙书涛不顾高烧,丢下自己的运输车,跨上摩托就下了田。 “之所以选这些能人当组长,一方面是考虑他们经济条件本来就好,不在乎村里的补贴多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人头脑活络,期望他们带来致富的金点子。 ”

“天天在田里守着,对生意确有影响,但既然被群众推出来了,不能对不起这份信任。 ”尚成海说。

剖析小老板们当组长的心理,记者发现,主要有三种类型:有的是有钱有闲,愿意出来为村里出出力;有的是村干部动员,抹不开面子;有的则是看中了村民组长的发展潜力。太和县已经明确,对考核优秀、表现较好的村民组长,可通过法定程序,选拔到村担任职务,并优先推荐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尚成海、王彪等多名村民组长均表示,政治上的认可对他们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我们也乐见这样的变化”,李英明说,这些年轻有为的“小老板”成长为村干部,将会给村干部队伍注入生机,让群众真正受益。

新闻推荐

共建花木市场实现多赢太和县立新村探索“PPP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太和县立新村探索“PPP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