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厚待遇留住员工
[摘要]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薛建邦/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太平洋特种网业的车间工人在操作半自动干网插接机。
工作环境整洁,工资收入不错,专项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在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区,对年产值上亿元的太平洋特种网业有限公司来说,用工问题远没有周边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突出。这家专业生产筛网的工厂现有150多名员工,员工月薪保持在3000至6000元之间,优厚的收入待遇使员工们拥有较高的幸福指数。
干网插接工 按件计资收入高
在太平洋特种网业有限公司,干网插接是成品区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其中,2台全自动插接机由6个工人分三班操作,4台半自动插接机由8名工人分两班操作,生产过程紧张而忙碌。
“我这个岗位三班倒,每个班8个小时,一个月能挣5000多块钱。”家住城关工业园区的陈晴晴今年22岁,负责操作价值400多万元的奥地利WIS公司SC-5全自动插接机。她告诉记者,比起制鞋厂、制衣厂,这里的工作环境非常卫生。车间里24小时空调开放,虽说不能随便走动,但是冬天冻不到,夏天热不到,工资收入不比江浙地区工厂低。
今年25岁的卢慧捷2009年进入插接车间工作,负责操作半自动插接机,月收入4000元左右。“引进全自动插接机后,淘汰了十几个机械式插接岗位。”卢慧捷介绍说,相较于速度较慢的机械式插接机来说,她操作的这台半自动插接机效率比较高,公司实行按件计资,干得越多收入也就越高。有时自愿选择加班,一点怨言也没有。
织机维修工 待遇优厚人心稳
在太平洋特种网业24小时作业的生产流水线上,任何一个零部件发生故障,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留住具备一定经验的维修工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我主要负责5台进口织网机的维修,一个月休息四天,月工资4500元左右。”今年29岁的李军2002年进厂,最初跟随技术人员学习设备维修,现在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他告诉记者,这些进口设备科技含量高,大部分都拥有技术专利。遇到小故障,几个维修工分工合作,一般十多分钟就能处理好。如果遇到核心设备的技术故障,还需要求助于国外的生产企业,通过互联网远程操作,配合国外的专家完成维修任务。由于待遇较其他企业高,现有的维修工都比较稳定很少会跳槽,厂里像他这样一干十多年的员工占大多数。
除了维修设备,李军还负责为织网机更换经盘。由于经线的消耗速度远低于纬线,现有的进口织网机平均3个月才更换一次经盘。“现在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工人的劳动强度普遍比较低,除了劳动时间相对固定外,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李军说。
技术研发人员 干事创业有激情
科技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命线。在太平洋特种网业,就有这样一个专业从事插接设备研发的技术团队。今年43岁的李成忠作为技术团队的负责人,不仅研发出国内领先的半自动插接机,而且帮助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全国排名前三的干网生产企业。
李成忠曾经是西安网厂的技术骨干,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企业改制后被高薪聘请到太平洋特种网业,从事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工作。“企业提供免费住宿和餐饮服务;而且,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产品和技术创新。”李成忠介绍说,相较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现在的私营企业更能激发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2013年,他牵头研发了TPY—240型半自动干网插接机,电气原理图设计和计算机编程完成后,企业委托上海一家公司代为生产。当年底,第一台设备就投入到生产领域,淘汰了一部分机械式插接设备。第二年,他又带领技术人员研发了三台性能更加稳定的半自动干网插接机,而且还申请了专利。
李成忠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一直在太和工作,很少有机会与家人团聚。西安的教育、医疗资源相对比较优越,爱人则一直留在西安的家中照顾孩子,只有寒暑假才能抽出时间来看他。现在的工资收入除了能够满足一家人的开支外,还有一定的结余,只要家庭条件允许,他打算一直干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关加加 实习生 张慧)8月27日,省委副秘书长、省皖北办主任陈启涛率调研组来阜,就皖北地区两化深度融合开展专题调研。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卢仕仁主持调研座谈会。 会议听取了...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