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网售农产品 同城桌上鲜

阜阳日报 2015-08-27 08:36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朱艳明

“5个西红柿、1斤香菇,送往城南”、“2斤豆角、2斤排骨,送到人民路”……近日,记者来到太和县阿龙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时,公司负责人张龙正带领工作人员,忙着将市民在网上选购的农产品打包发送。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这个并不起眼的企业,竟然能通过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网络,随时将太和县200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出的“土特产”变成城区居民家中的“桌上鲜”。

其实,把农产品“搬”上网并非张龙的初衷。2005年,在香港一家公司任职多年的张龙返乡,在太和县永兴市场开起了自己的门店,专门制作和销售丸子,并注册了“阿龙哥”商标。在2007年成立专业种植雪里红的合作社之后,他听说富硒农业前途广阔,又开始学习富硒农产品的种植方法,并于2010年10月,与太和县麒麟西瓜种植合作社合作,种植了125亩富硒西瓜,第二年便大获丰收——这批富硒西瓜卖出了100元/个的高价。此后,张龙的农业经营路迅速扩张,种植的富硒黑花生、富硒玉米、富硒红薯等纷纷走向市场。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壮大,张龙遇到了发展瓶颈。“产品虽然好,但是销售却遇到了问题,农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如果销售不及时的话,很快就会变质、坏掉。”张龙说,有一段时间,自己的“拳头”产品富硒西瓜也出现了滞销现象,让他伤透了脑筋。

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张龙想到了“抱团取暖”。2013年7月,在他的牵头下,阿龙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太和县子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当地多家规模较大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太和县徽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希望通过在销售方面达成统一,畅通市场销售渠道。

然而,令张龙等人没想到的是,尽管联合社成立后,加盟的社员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丰富,社员们在市场上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由于销售方式未有根本改变,社员们依然面临着不小的销售压力。

单纯依靠传统销售方式走不通,张龙又把目光投向了发展态势迅猛的电子商务。“衣服、家电都能网上卖,农产品为啥就不能,全国都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我们也要顺势而为。”2014年5月,张龙成立了阿龙哥网上商城,将联合社的农产品几乎全部“搬”上了网。

农产品不同于其他网售商品,尤其是新鲜蔬果,如果不能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就会变得一文不值。深耕农业多年的张龙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为使顾客网上选购的农产品更快捷地送达,同时打出自己的特色、广开销路,张龙专门建立了一支20多人的物流配送队伍,确保实现“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不超过24小时”的目标。

进军电商让张龙尝到了“甜头”。他告诉记者,起初,商城每月的销售额只有1万元上下,随着在消费者中的口碑越来越好,商城的生意也愈发红火,现在,月均销售额基本在5万元以上,日均订单量过百。

“我们现在还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目前已布设了3个农村网点,农民只需一个电话,就能采购到几百种农产品。”张龙说,下一步,他要同时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合作社的农产品走上更多百姓的餐桌。

新闻推荐

搭建平台让救助多一个渠道太和县五星镇五星村有一对不

本报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闫立业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