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乡村工业园区到处可见塔吊林立的工地伴随着工程车
[摘要]本报记者 冯启俊
城市、乡村、工业园区,到处可见塔吊林立的工地,伴随着工程车的轰鸣、建设者的奋战,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厂房拔地而起……行走于太和县城乡各地,一股建设激情扑面而来。
每月都有新项目开工、近两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速一直稳居全市前列……如今的太和正以时不我待、快马扬鞭的精神状态,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也推动了太和经济社会发展跑出“加速度”。
紧抓项目投资,力争实现“全市领先、全省进位”
午收在即,面临秸秆禁烧硬仗的太和县各级都绷紧了弦。尽管如此,县里依然于5月27日举行了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18.2亿元的10个项目开工建设。这已是今年以来太和县第5次举办集中开工仪式。
据了解,去年以来,太和县在分析了发展优势和面临的形势后,提出了“全市领先、全省进位”的目标,就是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增幅领先,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进入同类先进位次。
“全市领先、全省进位”,具体从哪些方面突破?有没有具体抓手?太和县把目光瞄向了项目建设,“要发展必须抓项目,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新的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太和县政府有关同志告诉记者。
针对发展不快、发展不足、发展不优的基本县情,太和县把项目投资作为统领全局的“牛鼻子”,把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为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太和县创新体制,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千方百计做好规划、土地、资金等要素准备工作,建立领导包保制、指挥部负责制、项目调度制、挂图作战、挂牌督办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继续坚持压茬推进。
如今,在城市建设方面,5.6平方公里的太和县西部新城中心区已经启动,沙颍河三座桥梁、“六馆两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在工业方面,8平方公里的发艺文化产业园、12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等全面推进……
咬定青山不放松,拼抢项目制高点。如今,一个又一个好项目、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太和县冒出。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太和县分9批集中开工项目157个,总投资280亿元,分别是2011-2013年总和的2.3倍、2.8倍。当年,太和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同比增长35.3%,增速全市第一。今年初,太和县初步排出了134个项目,总投资381亿元。截至5月27日,已分5批集中开工84个项目,总投资12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个。1-4月份,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9亿元,同比增长51.6%,增速全市第一。
重大项目建设已经成为拉动太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改善民生条件的“支撑点”、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推动太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前行。今年一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5.3亿元,同比增长12.8%,创5年来新高,增速全市第一,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高4.2、3.3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居皖北19个县市首位;财政收入稳健增长,总量达6.2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居皖北各县市第三位。
引进实施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在太和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的时尚发艺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目前核心区工业综合厂房已接近封顶。
“太和时尚发艺文化产业园集研发、生产、会展、教育、生活等功能于一体,努力打造世界级发艺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引进企业60家以上,年产值超10亿美元。”太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伟告诉记者。
人发产业的发展在太和不是一枝独秀。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太和县针对医药、人发等优势产业,引进、实施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新项目,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在医药产业领域,太和县已启动申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示范基地工作;投资25亿元兴建中科生物医药创新基地,目前一期1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开工建设,新城疫病毒抗血清项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HIV抗体项目、越洋公司药物缓释系统研发项目等正洽谈入驻。
同时,太和县规划实施了12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岛”,走“产城一体”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华东地区最大、国内最重要的医药生产研发基地。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今天的项目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太和县政府有关同志告诉记者,项目建设是引领转型升级的关键,没有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潮流、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项目投入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就是一句空话。这一规律,不仅体现在工业、商贸领域,也体现在农业方面。
这段时间,在太和县郭庙乡,本四花卉家庭农场负责人文正洪正忙着对大棚里的绿萝、吊兰进行管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一次性投入300多万元发展花卉种植,目前每亩地纯收益达4万多元。
“选择这个地方投资,不仅是看中了自然条件和发展前景,也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力的扶持政策。”文正洪说,“水、电、路等都给咱修好了,建一个大棚需要10万元,政府补贴了4.5万元。”
“目前,郭庙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入驻企业10家,流转土地3000多亩,建成大棚400多个,年产值达两亿多元。”郭庙乡党委书记唐永利告诉记者。今年,郭庙乡以建设“花卉之乡”为目标,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采用政策帮扶、资金奖励等方式,鼓励附近村民参与到园区建设、花卉种植当中,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以项目铸就发展新动力,项目建设的提质提效为太和县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加快路桥校馆等设施建设,城建大项目撑起新太和
在太和沙颍河五桥项目施工现场,百余名工人正在抢抓当前有利时机,加紧奋战。施工单位中铁八局项目负责人黄小川告诉记者,这一桥梁明年底前就能投入使用。
为推进城市由沿河向拥河发展,太和县大力推进路桥建设,构建外环内网的城市路网大框架,沙颍河五桥项目就是实现河两岸同步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1.9亿元,全长2040米,是连接太和东西部的重要纽带,对拉大城市框架,打造西部新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走进太和县城,到处可见城建项目施工工地,道路宽了、景色美了,一个现代化城市框架正在拉开。而在几年前,太和县城还是违建泛滥、脏乱差现象严重。“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基础设施这一平台,产城发展不协调是制约太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太和县政府有关同志表示,为此,太和县把加快城市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提出了建设阜阳副中心城市的目标,明确了“东控、西进、北优”的发展思路以及“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发展步骤。
以城建大项目撑起新太和的大发展,太和县把5.6平方公里西部新城中心区作为重中之重,高标准配套,高品位开发,同时把0.7平方公里老城区打造成具有皖北民居特色的城市公园,传承太和历史文脉。去年以来,太和全面加快路、桥、房、馆、园、院、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六馆两中心”建设,沙颍河公园、椿樱公园二期工程、沙颍河三座桥梁、太和一中新校区、太和中医院新院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实施。
“今年从全县137个项目中选出10个项目,总投资90亿元,列入新的十大重点示范工程,涵盖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领域,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无论领导重视程度还是投资总量、建设规模均超历史。”太和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杨全坤告诉记者。
太和县政府有关同志表示,下一步,该县将继续深化指挥部负责制、一线工作法、督查调度、观摩讲评等推进机制,加快实施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支撑县域发展、奠定未来基础、惠及人民群众的重大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齐德远 代琦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