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少儿竞技体操期待飞跃
[摘要]本报记者 郭晓林 实习生 王媛媛
每天下午5点半后,阜阳师范学院体育馆体操训练场内,一二十个小运动员在家长的陪同下陆陆续续地到来。家长们各自就坐,小运动员们独自换衣、热身、训练……这熟练的流程是年复一年形成的结果。
在训练场的一面墙上,挂着一系列与邓琳琳有关的照片。自2008年奥运会以来,邓琳琳犹如航标一般,指引着市体操队奋力拼搏。七年过去了,市体操队现在发展如何?
基础设施依然不能满足需要
刚刚从市体育馆赶到阜师院训练场内的郭少华,气力十足地说:“我们准备搬到市体育馆了,器械还在调试中。”作为市体操队的教练兼负责人,今年58岁的郭少华还拥有着“邓琳琳启蒙教练”的头衔。
“从2008年到2014年,训练场地一直在商厦附近,设施跟不上,不能继续在那训练了。”2014年,市体操队借用阜师院的场馆进行训练,“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但是器材一样不能满足训练需要。”郭少华一脸担忧地说。
在竞技体操中,男子6项,女子4项,要配齐所有的器材,费用极高。郭少华说:“如果没有政府扶持,单靠我们自身力量很难完善这些基础设施。”
正在市体育馆内筹建的体操训练场,政府出资解决相应费用,仅购买自由体操垫、高低杠等三种国际标准的体操器材就已花费一百万。“体操器械价格高,一方面是对安全性能要求高,另一方面是对技术含量要求高。”
不过,缺乏体操国际标准器械的现象在全市体操训练点普遍存在。目前,全市除设在阜师院的临时训练点外,仅有市体校、颍州区和太和县3个训练点,其中,颍州区和太和县的训练房正在建设中,器械设备同样不齐全。郭少华介绍,阜阳市其他未设体操训练点的县区,也在进一步筹划中。
缺少专业教练员制约发展
在郭少华的训练队里,有几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带领小运动员们训练。“他们都是体育专业的学生或者老师,来帮忙,做助理教练。”郭少华介绍说,阜阳市竞技体操专业教练员的数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阜阳市竞技体操持续发展的瓶颈。
“目前,全市只有5名专业教练员,兼带男女运动员。”近几年,阜阳市体操训练规模逐渐扩大,但是教练员人手不足的现象一直存在。郭少华归纳了几点原因:一是为专业教练员提供的编制数量少;二是推广合同制聘用,教练待遇较低;三是对教练专业培训投入力度不大;四是教练员思想波动,长期从事教练工作的意愿不强。
“想要留住优秀教练员,要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待遇问题,几乎成为教练员们最主要的担忧。不过,对体操运动来说,发展快、技能要求高,教练员的培养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没有高精尖的教练员,数量再多,都无益于我们运动员水平的提高。”郭少华说道。
阜阳市不缺少优秀运动员
在郭少华看来,阜阳市少儿竞技体操发展中,最不缺少的是优秀运动员。在2013年安徽省第13届运动会上,阜阳市体操代表队在三个组别的比赛中,共获得11枚金牌、9枚银牌、12枚铜牌,综合实力可见一斑。郭少华说:“阜阳市竞技体操的后备人才力量很强。”
正在训练的张鑫鑫被看作“下一个邓琳琳”。张鑫鑫的奶奶常其华说道,“只要有她去参加的比赛,冠军都不会旁落他人。”今年10岁的张鑫鑫,在体操队里已经算是老运动员了,常其华七年如一日,像其他小运动员的家长一样,每天坚持陪伴张鑫鑫训练。
在安徽省各市体操训练点训练时间的调查统计表中显示,阜阳市体操队平均每周训练次数、每次训练时间均位列第一,优秀运动员也是如此培养出来的。“省队、上海队都多次要张鑫鑫,暂时还没想好去不去。”常其华告诉记者。
有同样困惑的家长还有不少。“去省队意味着要将体操作为职业进行下去,比赛、拿奖、为国争光。但文化课学习就要落下了。”郭少华理解家长们的矛盾心理,他笑着说:“我当然希望可以培养出职业体操运动员。”
据了解,阜阳市为进一步推动体操教育事业的发展,将逐步开展“快乐体操”活动,在少年群体中普及体操运动的知识和技能。郭少华说,希望有更多喜爱并擅长体操运动的少儿选手加入职业化的训练中,为我们贡献一份力量,壮大阜阳市体操队伍。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宋玉洁 通讯员 韦石)7月1日,市委副书记叶露中在市粮食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下,到颍东区、太和县调研夏粮收购工作。 叶露中一行先后来到颍东插花国家粮食储备库、正午粮...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