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服朝珠 见证重臣的生前死后名
[摘要]本报记者 冯启俊/文 通讯员 杨玉彬/摄
在阜阳博物馆,有一组出土于太和徐广缙墓的文物,包括徐广缙生前所使用的袍服、朝珠等,仿佛在向人们诉说这位阜阳历史名人的生前死后名。
徐广缙,字仲升,号靖侯,生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卒于同治八年(1869年)。徐氏一族,世居太和大新镇徐寨,太和县城内有徐氏宗祠,徐氏祖茔、徐广缙本人罢官后居所及墓葬均在太和县境内。
嘉庆庚辰(1820年),徐广缙由进士改庶吉士入翰林院,从此步入仕途,历任山东、陕西御史,广西乡试主考,榆林知府,江西督粮道,福建按察使,顺天府尹,四川布政使,江宁布政使,云南巡抚,广东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等职,并一度赏加太子太保衔,一路扶摇,堪称天子股肱。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春,新任两广总督徐广缙与几乎和他同时莅任的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文翰正面相遇了。徐广缙以广州绅民反入城斗志高昂,民气可用,而且道光帝放手信任,不为遥制,“天心可鉴”,坚持“决不能拂百姓以顺远人”的爱国立场,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反复谈判、辩驳,终于迫使文翰于次年三月十四日布告洋商,放弃进入广州城。事定,广缙以疏闻。道光皇帝龙颜大悦,他认为徐及广东巡抚叶名琛二人“不折一兵,不发一矢,中外绥靖,可以久安,实深嘉悦”,于是赐封徐广缙一等子爵,赐封叶名琛一等男爵。这可以说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外交方面的第一次赢局,徐广缙也达到其个人名望和声誉的辉煌巅峰。
“他以惊人的智慧和对朝廷坚决负责的愚忠,坚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以强硬而又巧妙的外交手腕,拒英人于广州城外,创造了堪比前任林则徐禁烟齐名的历史功绩,取得了近代中国外交斗争的第一场胜利。”阜阳市文史学家李兴武曾如此评价。也正是出于愚忠,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初期,他忠于朝廷,镇压起义,最终因督师湖广不力而落职逮问,后来因病返回太和原籍,从此不再出仕,于同治八年(1869年)以73岁的年龄卒于家中。在一些历史学家眼中,镇压农民起义成为他留下的人生污点。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死后名。”如今,历史烟云已经散去,只留下些许文物遗迹供后人凭吊,与千秋功过供来者评说。
新闻推荐
叶露中出席座谈会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