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乱世雄杰:徐广缙家族文物

阜阳日报 2015-03-27 20:58 大字

[摘要]杨玉彬 文/摄

   徐广缙家族留下的朝珠。

徐广缙(1797年—1869年),字仲升,太和县大新镇徐寨人,晚清曾任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因镇压太平军不力获罪革职,后以四品卿衔从军豫皖,因病回乡闲居,终老于徐寨故里。现存徐广缙家族文物,多为阜阳博物馆收藏,少量散落民间藏家之手。阜阳博物馆馆藏的徐广缙家族官服、朝珠、铜镜等,均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掘墓葬所获,“万民伞”、“徐广缙家乘”、“思补斋自订年谱”等为文革时期红卫兵查抄徐氏宗祠所得。

丝织蟒袍:圆领,右衽,衣袖由中接袖身、熨褶素接轴、马蹄袖端三部分构成。袍服图案以石青作地,主题纹饰由八蟒组成,两肩、前胸、后背各纹绣一正蟒,腰帷绣四行蟒,蟒均为四爪形。八蟒图案之间穿插流云、蝙蝠、八宝纹,下幅饰平列状水波浪纹、仙鹤寿山石纹。

彩绣蟒袍:圆领,右衽,大襟。衣袖由袖身、马蹄袖端两部分构成,领口、门襟以片金缘边,袖口以片金加海龙缘镶边。以桔黄色为地,主纹用捻金线在两肩、前胸、后背各绣一正蟒,腰帷绣四行蟒,蟒均为四爪形。八蟒图案之间用五彩线绣出艳丽华贵的流云、蝙蝠、八宝纹,下摆处采用二晕色、三晕色配色法绣平列状水波浪纹、仙鹤寿山石纹,刺绣使用了正戗、钉线、平金、平套、鸡毛针等针法。

补服补子:2件。补子是清代官员补服前胸、后背上的用以标示身份等级的装饰物,其形状与图案是清代官员职务品阶高低区别的重要标志。徐广缙此类补子为“雁方补”,按《大清会典图》例属文官四品衔补服所用。

朝珠:1件。出土时因穿系线朽断致使朝珠散落,形构能大部分复原。残存构件计有玛瑙珠108颗、翡翠大珠四颗、小象牙珠20颗、佩坠1件、绿松石1颗。朝珠是清代帝王百官、后妃命妇垂挂于胸前的必备串饰,只有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的官员方可佩挂,且不同身份的人使用朝珠的质地是有区别的。

铜镜:1件。圆形,圆钮,窄素缘魏凸,缘内侧饰一凸弦纹圈带,整镜光素无纹,锈蚀,中部近钮处有破裂纹。直径15.8厘米、缘厚1.1厘米。

万民伞:3件,均残。伞的内部支撑构架、伞柄不存,红色伞面布残破有缺损,但上面的黄色文字保存基本完好,字体楷书,除首栏“绥靖四夷”、“共乐

新闻推荐

一个大学生村官的生态养殖路

本报记者程榭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