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土地里刨出高收益

阜阳日报 2014-12-01 09:33 大字

[摘要]蔬菜大户常兴铎种植记

本报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宁克忠

太和县旧县镇何庄村青年常兴铎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从土地里刨出了好收入。

2005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常兴铎从县橡胶厂下岗,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现状,常兴铎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的首选地是山东潍坊。

“以前在出差的时候,看到当地种蔬菜的比较多,我就想老家离县城也比较近,种菜的比较少,这是个很好的路子。”常兴铎决定学习蔬菜的种植技术,回乡发展蔬菜产业。

几年下来,饱学种菜技术的常兴铎回到家乡,于2010年流转土地开始种植反季节蔬菜。别人种植蔬菜一年可能只种一茬、两茬,而常兴铎却可以种植四茬。

“拔掉瓜秧赶紧种一茬香菜,然后再轮茬栽下提前育好的西兰花苗和辣椒苗子,一年四季可以收四茬。”常兴铎说,每一茬的效益都很可观,即使产量最低的香菜也能裹住包括工人工资和土地流转费用等在内的全年支出,余下的三茬就成了净收入。

“这中间的每一茬都要超前谋划、科学运作,比如香菜的低温催芽、西兰花的恒温育苗等都需要关键技术,在常温、常态下种植是不可能实现的。”常兴铎说,种菜的好收益关键还是依靠科技。

2011年,邻近的郭庙乡立新村大面积种植西瓜,效益非常可观,常兴铎在种植蔬菜的同时,又承包了200多亩地种植西瓜,收成也不错,可是种植西瓜不能重茬,每年都要来回倒腾地块,而且租一年的地,只能种一茬西瓜,十分浪费。

“前几年也是光种西瓜,种一季西瓜还要来回换地,挪棚、换地非常费工费时,加上农户收完豆子把地交给你以后,年头里几个月没有一点收入,这段时间就浪费了。”面对难题,常兴铎又开动了脑筋。2012年,他来到素有“西瓜之乡”美誉的山东省东明县考察学习,学到了加施活性酶技术,顺利解决西瓜不能重茬的难题。

在效益的驱使和技术的支撑下,今年常兴铎又扩大了土地承包面积,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高标准、可以重复利用的温室大棚,种植大棚西瓜。

“这一个棚是三亩地,建下来的总投资也就是五六万块钱,我的计划是三茬连作,先种西瓜,再种豆角,然后种辣椒,投入虽然高点,但是每一茬的收益却很可观。”常兴铎盘算着说,大棚西瓜个头大、密植度也高,亩产可以达到一万斤,而且能提前到“五一”前上市,少说也能卖两块五毛钱一斤,是正常西瓜价格的好几倍。

科技种菜让常兴铎尝到了甜头,他说,只要用心经营,有限的土地也可以产出可观的效益。

新闻推荐

特色种植获丰收

本报记者 宋玉洁 通讯员 方克奎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