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孔雀广开致富门
[摘要]本报记者 郭晓林/文 穆可亮/摄
关丽(左)向客人介绍用孔雀羽毛制成的装饰品。
走进太和县坟台镇农民关丽的工作室,一面墙上展示着各式各样的精美装饰品,有头饰、耳坠、挂件、胸针等,这些装饰品均是用孔雀自然脱落的羽毛制成的。说起关丽制作的这些孔雀羽毛装饰品,还要从最初的特种养殖开始。
偶然发现开始养孔雀
几年前,关丽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档养殖孔雀的节目,十分感兴趣。关丽说,“在网上查阅后,发现许多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不错,就想尝试一下。”为此,关丽专程到江西一家孔雀养殖基地考察,学习一个多月后,便回乡创业。
“2009年回老家养孔雀,开始引进100多只蓝翎孔雀种苗,当时一只孔雀2000块钱。”关丽的孔雀养殖基地在太和县坟台镇关营村东南林场,占地20亩,以前这里是一处养猪场地。关丽在养殖孔雀之初,各方面的技术还未全面掌握,问题随之产生。
“刚开始不太懂消毒,场地没有消毒到位,买回来的孔雀感染了链球菌。爪子上起的包很大,一次就损失了十几只。”此外,掌握孔雀的生活习性也是个难题,“孔雀像人一样,脾气相似的要放在一起,免得打架受伤。”
通过不断摸索,关丽逐渐成为养殖孔雀的专家。“孔雀平均两年以上才开始交配产蛋,繁殖率较低。”后来,关丽采用人工辅助孵化,到第三年孔雀就发展到300多只。“许多沿海城市的高档酒店需要孔雀,一些动物园也需要观赏性孔雀,销路慢慢打开了。”
成立专业合作社
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2010年,关丽成立了太和县蓝翎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就十多户,现在已经有两百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关丽说。
村民从关丽养殖基地购置孔雀苗后,关丽毫无保留地向村民传授养殖防疫技术。村民黄德旭告诉记者,“看关丽养孔雀效益不错,我也想养;在关丽的帮助下,我养的孔雀效益也不错。”
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去年禽流感期间,孔雀销量下降不少,被逼无奈只能想其他的出路。”于是,关丽在孔雀羽毛上发现了新商机,并大量收购其他养殖户的孔雀羽毛。
开拓致富新路
“每年七八月份,孔雀的羽毛就开始自然脱落,到年底时全部脱完,一只孔雀脱落的尾羽有100多根。”在关丽看来,孔雀脱落的羽毛随手捡起就是财富。“孔雀羽毛非常漂亮,修剪加工后就能成为精美别致的工艺品。”
心灵手巧的关丽,利用这些羽毛制作出款式多样、造型精致的装饰品。“小到耳坠、发卡、胸针,大到车饰品、家居装饰,各式各样的种类已经有两百多种。”关丽善于探索发现,把孔雀羽毛制作成具有吉祥寓意的工艺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在关丽看来,孔雀养殖的市场是有限的,产业链中的其他价值是无限的,尤其是手工艺品。关丽一有机会就把自己的产品带到农交会、进口商品交易会等展会中,为开拓海外市场建立了平台。“现在,我们在美国、德国、韩国、中东地区都有客户,网上联络非常方便。”
“接下来,计划与太和湿地公园合作,建立一个集观光、采摘、手工 DIY 为一体的孔雀园。”目前,关丽的孔雀养殖事业已为她带来四个品牌:蓝翎、雀之翎、孔雀公主、孔雀园。谈及未来的发展,关丽充满信心地说:“以后会越做越好,打出自己的品牌,再创办自己的公司。”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程榭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