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自强不息高启明

阜阳日报 2014-09-04 09:50 大字

[摘要]本报通讯员 薛建邦

在太和县城关工业园的众多企业中,占地20亩、拥有300余名工人的金铭服饰有限公司也许算不上上规模的企业,但它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却供不应求,全部远销欧美、南非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800万美元以上。日前,当笔者见到公司董事长高启明时,发现他是一位拄着拐杖的残疾人。

高启明今年50岁,早年开办服装裁剪培训班,每年向全国各大服装厂输送技术工人1000多名。1998年,他在旅途中遭遇车祸,造成骨盆粉碎性骨折,此后就一直与拐杖为伴。“至今,身体里面还有三根钉子,不能久站,一遇到阴天就疼痛难忍。”高启明说。

在家养伤期间,通过细致的市场分析,高启明想到了更好的致富门路。他认为与其把技术工人向外输送,倒不如自己办个服装加工厂,一来劳动力资源丰富,二来由于多年来和各服装厂建立了长期联系,销路不成问题。于是,他在2003年租下破产的县织布厂的厂房,成立“名聚服饰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服装加工。

通过几年的发展,高启明的生意越做越好,从开始的来料加工到慢慢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从国内市场逐渐转向国际市场……2013年4月,高启明在城关工业园注册成立了“金铭服饰有限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目前企业效益很好,每月产值平均不低于70万美元。”高启明说。

日前,笔者在金铭服饰有限公司看到,不大的厂区内干净整洁,裁剪、缝纫、包装三个车间一字排开;工人们正在车间内一丝不苟地工作着。高启明告诉笔者,这些工人中有一部分是来自老织布厂的员工,当初看到他们就业难,就招到公司,现在大都成了公司的骨干。

在包装车间,笔者见到了正在从事质检工作的杨成春,虽然他走路一瘸一拐,但工作起来十分认真。杨成春告诉笔者,以前,他靠开三轮拉客养家糊口,五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高启明,高启明看他行动不便,生活艰难,就问他愿不愿意到厂里上班。此后,杨成春就来到金铭服饰就业,一直工作到现在。杨成春说,像他这样的残疾人,厂里现在还有10多名,每月工资都能拿到2000多元,“工作很轻松,在这里工作,感觉很开心。”

笔者从太和县残联了解到,高启明每年都会向县残联捐赠1000套服装,由县残联送到需要的残疾人手中。近年来,高启明获得了“阜阳市助残先进个人”、“安徽省十佳残疾人创业之星”、“安徽省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记者关加加通讯员花妍为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

本报讯 (记者 关加加 通讯员 花妍)为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太和县开展多项活动,庆祝第...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自强不息高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