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 强身又健体
[摘要]本报记者 关加加 实习生 章敏/文 本报通讯员 董浩/摄
张云龙和心意六合拳爱好者在太和公园晨练点锻炼。
8岁学查拳,习教门弹腿;17岁入伍参军,习武不辍;20岁拜河南周口人石耀祖为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习练心意六合拳三十余年,今年52岁的张云龙不仅成立了太和县心意六合拳研究协会,而且,其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其弟子在国内外大赛中屡屡夺金,较好传承了这种既富实战价值,又具极高养生、观赏价值的拳种。
拜师学拳 养练结合
8岁时,回民出身的张云龙便开始练拳。“一开始,我学习的是查拳。”挺拔的身形、舒展的动作、鲜明的节奏、严谨的结构、整齐的功架,最初的查拳习练,给张云龙打下了深厚扎实的武术功底。
1982年,20岁的张云龙退伍到河南周口,拜在心意拳高手石耀祖门下。石耀祖的师傅是著名的“周口三杰”中的大师兄尚学礼。“心意六合拳是一种集搏击、养生、表演为一体的优秀内家拳种。其实战性强,发力极爆,力求束整。”张云龙说,长期习练可对诸如高血压、高血糖、颈椎病等慢性病,具有一定的保健康复作用,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和外家拳查拳不同,心意拳属于内家拳,讲究‘外三合\’与‘内三合\’。”张云龙介绍说,所谓“外三合”是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身体各部分在运拳时都要互相配合;而“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要意念与拳招、力度等合一,方可发挥出威力。
张云龙说,心意六合拳操练时,练完每一形的最后一个动作时,都要引丹田之气上提,发出“噫”之声,这个声音在心意六合拳里被称为“雷声”,“雷声”大小是由习练者内气的充沛程度决定的。“这‘雷声\’大法是大有学问的,也是心意六合拳与其他拳种不同的独特训练方法。”
张云龙说,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心意六合拳一直在回民中流传。“旧社会,在清真寺里,人们也是关起门来练。”心意六合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拳种中拥有礼拜动作等很多回民的习惯性动作。
现在的心意六合拳,早就不再局限于清真寺之内了。而一个拳种在民间流传300年不灭,在张云龙看来,这与它的“传承清晰、功法合理、发力顺畅、美观大方、讲究实战、讲究养生、养练用结合”的29字箴言息息相关。
技击之形 源于动物
“心意六合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近身,不管两人之间的距离怎样,利用腕、肘的力量都可以击中对方的要害。”张云龙说,心意六合拳的所有动作都离不开“六式、七拳、十真形”。六式即指: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鹰捉、雷声;七拳则为:头、肩、胯、轴、手、膝、脚并用,这七个部位可以随意击打对方;十大真形为:龙、虎、鹰、鹞、熊、鸡、马、燕、蛇、猴。
张云龙告诉记者,心意六合拳内外要求一体,六合为法,十形为拳。该拳借猛虎窜涧之势,扬大海兴波之威。拳势一开,把把如雄鹰捉物,势势如饿虎扑食。拳法要求三翻九转成一体,十形合一是一势,攻如鹰,守似熊。以熊鹰两式为本,一动一静,一开一合,一阴一阳。
“在心意六合拳的发展史上,十大真形是姬祖师长期观察诸动物的特点、习性和运动特征,根据它们的形象,并结合古代留传下来的兵器与技击法则,吸纳拳术的攻防技术精华,辅之以哲学思想系统创立的。”张云龙说,取十种动物,意象为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战之勇、熊有静稳之妙、猴有纵身之灵、鹰有捉物之技、鸡有好斗之精、蛇有拨草之能、燕有取水之巧、鹞有侧身展翅之功、马有奔蹄之本。
代代传承 心意无界
2006年,太和县心意六合拳研究协会成立,张云龙任会长。“如今,会员已经发展到100多人,小到十几岁,大到六十几岁,每天早晨五点半至七点半,大家一起在太和公园晨练点锻炼。”
今年49岁的杜明礼是协会的会员之一。“一日练武,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杜明礼说,自从接触到心意六合拳后,他每天早晚都会锻炼两个多小时。“以前上班时,每天早上练习心意六合拳,一整天都精神;现在不上班了,每天还是坚持练,身体健康着呢。”
张云龙告诉记者,与心意六合拳结缘三十余载,他至今仍坚持每天四五个小时的习练。“自古心意无双传,许多奥妙在其间”。传统武术的真经,让他保持着始终如一的热情与不懈追求。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锻炼的行列中来,享受到这份健康。”张云龙说,自己愿意免费教授市民拳法,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练习,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收获好身体。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张飞)8月7日,太和一司机在饭局上道听途说“今天交警不会查酒驾”,于是便侥幸酒后驾驶机动车上路,不曾想被正在执勤的交警拦查。面对交警,司机竟责怪同车好友“情报不准”。 ...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