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太和:不从县外购麦种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4-06-17 10:36 大字

本报讯 正值夏粮入库之际,连日来,太和县种子公司的良种收购车开进了种粮大户田间和农户家中,及时把近十万吨优质良种入库,为秋季小麦播种提供充足良种。近年来,太和县通过引导大户繁育小麦良种等途径,实现了小麦良种供应的本地化,供应率达100%,极大地保障了广大农户的用种质量,促进了小麦增产、农民增收。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太和县每年种植小麦170万亩左右,需要小麦良种4万吨,过去大多是从外地引进,不仅运输成本高,而且种子质量得不到保证,个别品种不一定适宜在太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小麦生产水平。 ”太和县农委副主任李怀法告诉笔者,为实现小麦良种供应本地化,从2012年开始,太和县在粮食生产水平较高的七个乡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由县种子公司引进原种,然后交给当地农户繁育良种,生产出的良种由种子公司筛选后,再供应全县种植。

“为了确保原种质量,我县投资400多万元,引进了两条全自动种子筛选成套设备,从品种的抗性、丰产性、适应性几个方面严格把关,筛选出一批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 ”太和县种子公司负责人说,为激发农户繁育良种的积极性,农户只需按照种子种植要求去种,生产出的良种,由种子公司全部收购。

宫集镇是太和县七个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的乡镇之一。前几天,种植大户宫彪今年繁育的300多亩良种小麦刚刚收割,就被县种子公司全部收购。“种种子比种普通小麦产量高不少,一亩地最起码多产200-300斤,价格还比市场上普通小麦高一毛五至两毛每斤。”宫彪高兴地说,根据测算,繁育一亩小麦良种比种普通小麦,能多收入200-300元,效益十分可观。

据了解,今年,太和县繁育的16万亩小麦良种,可产良种八万吨,除能满足县内需求外,还远销到江苏、山东以及省内其他县、市。

(冯启俊宁克忠)

新闻推荐

安徽省全面试点“先住院后付费”●本月起每县至少选一所县级医院、两三所乡镇卫生院试点●参合患者住院费可预交、透支、延期付,明年扩大试点范围

●本月起每县至少选一所县级医院、两三所乡镇卫生院试点●参合患者住院费可预交、透支、延期付,明年扩大试点范围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