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毒气”熏人 污水横流太和县蔡庙镇史庄村塑料作坊扎堆污染无人管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4-03-18 10:49 大字

[摘要]太和县蔡庙镇史庄村塑料作坊扎堆污染无人管

一股浓烈的异味,直刺鼻孔。3月4日,记者一到太和县蔡庙镇史庄村史庄自然村,就被这股气味熏得头发晕。随后,记者喝了一口井水,又是一股异味直窜咽喉。

这一切,皆是当地多家个体户加工塑料垃圾所致。让村民不明白的是,这些以前零散经营的个体户,镇政府不取缔,反而于去年上半年将他们集中到距离村庄更近的地方生产。“最近的地方离我们村庄不到30米呢。 ”

采访时,记者看到,位于省道太郸路(太和县至河南省郸城县)一侧政府划定的区域,建有一溜排作坊,共7家。公路另一侧还有3家,暂时没有搬入。共10家,其中8家生产有十多年。

记者看到,作坊前堆放了大量的塑料垃圾。个体户就是用这些回收的塑料垃圾加工成塑料颗粒,再将颗粒出售给该县皮条孙镇塑料用品加工企业。

作坊不大,污染可不小。采访当日,记者看到有四五家作坊正在加工,低矮的烟囱呼呼地直冒烟。 “他们就这样从早上加工到晚上,我们近千人天天闻这呛人的味道。 ”

除了气味,村民最担心的是地下水污染。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小作坊排水口边,看到作坊正在向外排放浑浊的污水,污水经过地边的水沟直接流到当地的一条河流。

在河沟边,村民何霞手指一棵大碗口粗的树桩对记者说,她在地头栽了6棵树,都被这水给毒死了。同样,有的村民用河沟里的水浇小麦、西瓜,无一例外,庄稼只要沾上这水,全部死亡。村民找个体户索赔,遭拒。

记者顺着水沟一直走到河流边,看到河流里的水,呈墨黑色。 “以前河里都有小鱼小虾,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

“树、西瓜死亡,只是经济上受点损失,我们最担心的是,污水渗到地下,流入井里,我们天天喝,伤害身体。 ”

“现在家家都买纯净水喝,5元一桶。我们农民哪能喝得起这样贵的水呢。 ”村民说,他们多次向镇政府、县环境局反映,可是污染继续不断,没人管。

“加工塑料肯定有污染,不过,我们下步将整改,建循环池。 ”一位姓史的个体老板解释。

连个体户自己都承认加工塑料垃圾会污染,可地方政府为何不打击,还将他们集中到村庄附近生产呢?

在蔡庙镇,分管此项工作的李副镇长告诉记者,加工塑料的确有污染,为此,春节前,他们带领个体户到阜阳市颍东区参观学习同类加工作坊管理经验,并要求个体户也要向对方一样,配备污水循环池,可个体户资金有限,一直没有行动。

基于此,记者来到县环保局谢副局长办公室,还没等记者将采访的问题说完,对方就接过话说,他已接到村民的举报,知道此事。他说,镇政府将作坊集中在一片空地上,污水都没地方排放,只能排到水沟。 “个体户没有治污设施,小套的治污设施需几十万,大的上百万元,个体户生产规模小,买不起。 ”

谢副局长说,个体户加工塑料垃圾,污染很厉害,早在2012年,就有村民举报过,他们也到现场断过水、电,可个体户一直还在生产。最近,他再次接到举报,因这几天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比较忙,下一步,他将和镇里研究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彻底解决问题,让当地群众不再遭受污染。

蔡庙镇政府明知作坊加工塑料污染严重,却不积极打击,还将这些作坊聚集在一起“集中”污染村民,只能说明,镇政府只顾发展经济,没有考虑到大众的身体健康。太和县环保部门对如此规模的小作坊都不能彻查,工作不力也让群众怨言不断。

在此,记者希望太和县地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能够联系实际,把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对污染环境的小作坊“下狠手”,彻底取缔,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污染问题。

对此问题的处理结果,本报将继续关注。本报记者 王明存实习生 王贞 文/图

小作坊直接排污,村民非常气愤。塑料作坊堆放的原材料一字排开,像个大垃圾场。

新闻推荐

流转土地没有补贴?

东至县胜利镇一读者反映:我看我们村很多土地都荒废了,无人耕种,我打算把土地流转过来。我初步算了一下,面积大概有80多亩。请问,县里对我这种小规模的土地流转行为有没有相关补助政策?反馈:东至...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