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态养猪效益好

阜阳日报 2014-02-24 10:30 大字

[摘要]本报通讯员 薛建邦

用猪粪制沼气,用沼渣、沼液养鱼种地。太和县旧县镇万福沟农民陈怀友通过到外地学习,加上自己多年实践,摸索出一条“猪—沼气—林(地)”的生态养殖模式,收到了变废为宝、环保生态的养殖效果。他的“万福养殖场”还通过了省环保厅的环保验收。

养殖场坐落在距离万福沟村一公里的地方,周围的麦田和场内高低错落的冬青、桂花、香椿等林木,让养殖场显得静谧而整洁。

该养殖场始建于2009年,自繁自养长白猪,从最初存栏200头已发展到现在的近3000头。“刚建场时,我们就完善了环保设施,虽然现在规模扩大了,经济效益增加了,但对周围环境一直没有造成污染。”陈怀友介绍。

  分离法 发酵制作有机肥

在养殖场内,笔者看到在地上地下纵横交错的20多条排污沟,尿液顺着猪舍内的排污沟流进猪舍外的排污沟,最后汇聚到养殖场后面的储尿池里。储尿池旁,是一片操场大小的晾粪场,两名工人正忙着从猪舍内运送粪便。

“固体粪便和尿液干湿分离后,固体粪便经过堆积发酵后制成有机肥,然后,连同尿液一同被运到附近的‘洪福种植专业合作社\’,用来种庄稼和浇林地,这些有机肥被作物完全利用吸收,有效解决了有机肥来源问题。”陈怀友说,现在正值冬季,没有蚊蝇滋生;要是在夏季,我们还要喷施“蚊驱净”等药剂杀死虫卵,保证场内清洁。

“所有粪便只在养殖场内发酵完成,对外只设排水口,不设排污口,我们专门修建了向外排水通道,做到雨水和污水分流,对周围环境没有产生不良影响。”陈怀友补充道。

发酵床 污染减排百分百

在一栋约600平方米大的猪舍里,笔者看到三个方形地下水泥池,里面铺着厚厚的锯末,几十头白白的猪崽在上面或走或卧,尽情享受着这温暖、干净、舒适的“床”。整个猪舍里,没有散发出难闻的异味。

“这就是养猪场常用的‘发酵床\’,猪的粪便全部直接排入垫层中,通过和锯末协同发酵作用,快速转化为有机物,吸氨固氮,猪舍不产生臭气和氨味。”陈怀友介绍说,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将垫料、粪便合成可供牲畜食用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生猪抗病能力,促进生猪健康生长。“我会定期给发酵床喷洒专用药水,以便更好地杀死有害菌,培植有益菌。”

  制沼气 实现循环再利用

在养殖场的北边和东边,分别是一片占地15亩的桃园和20亩的鱼塘。“这些都是建场时种植和挖建的,有猪粪作保障,肥料养料当然不成问题。不过,我没有直接使用猪粪,而是先制成沼气,再用沼渣和沼液种桃和养鱼。”

说话间,陈怀友领着笔者来到大门旁的一处草丛里,拨开一片荒草,三个大型沼气池呈现在面前。“这沼气,一方面用于做饭照明,一方面用于猪舍供暖。这些年来,真是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随后,笔者又来到鱼塘边,看到清清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陈怀友告诉笔者,使用沼肥后,改善了鱼池的营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营养价值高,食用更加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更好。“去年秋季,我还卖了5万多元的鱼呢。”

新闻推荐

通讯员张飞下午在太和县城团结西路驾驶员朱

本报讯 (通讯员 张飞)3月3日下午,在太和县城团结西路,驾驶员朱某某酒后驾驶报废轿车上路,遇到巡逻交警,他不仅拒不接受检查,反而加速冲卡,撞上了前方正常行驶的电瓶三轮车,所幸并无人员伤亡。  ...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生态养猪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