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近日记者来到太和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红薯种植基地只见种

阜阳日报 2013-12-11 10:45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薛建邦

近日,记者来到太和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红薯种植基地,只见种粮大户韩振忠正带领着数十名工人清洗红薯。“俺今年共种了300亩地的红薯,平均亩产6000斤,利用红薯加工淀粉、粉丝,可以提升效益。”韩振忠告诉记者,这一季红薯产量不错,零售五六毛钱一斤,每天销售在2000斤以上,要是加工成淀粉,售价可达到每斤7元钱。

流转土地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是当地一些种粮大户普遍采用的经营模式。然而近两年来因降雨偏少形成的旱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作物的收成,而高额的抗旱成本,也让一些种粮大户认识到了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性。

“玉米小麦在灌浆期都不能缺水,但是近几年旱得很,要是不浇的话,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种植红薯不怕旱,即便是浇水也比玉米省得多。”韩振忠说,他今年在一些偏远地块试验性地种了300亩脱毒红薯,从目前的收成来看,最大单株产量12斤,总产量达到180万斤。“一般地块能收5000至6000斤,部分地块产量超过了8000斤,按20%的出粉率来算,最少能打36万斤高质量淀粉。”韩振忠说。

近年来,韩振忠积极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在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的同时,小面积地种植了丹参、白术、桔梗、板蓝根等中草药,并在灌溉条件比较好的地块试种黑花生、奶油南瓜和翠衣萝卜等优质农产品。“可由于种植面积不大,产量不高,产品的附加值也比较低。”韩振忠说,他去年试种了150亩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并在林下套种黑花生和中草药,这样一来,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

“前段时间,俺又引进了10000棵核桃树苗,种植规模达到了450亩。种植时行距8米、株距3米,既不影响农机操作,又不影响种别的作物,管理好了效益肯定好。”韩振忠还现场算了一笔账:今年套种的黑花生,平均亩产在500斤左右,按市场价9元每斤计算,收益在4000多元,除去土地租金和管理成本,每亩地的纯收入在2000元左右。

此外,韩振忠目前还经营着一个现代化的养殖场,年出栏黄牛1000头,他告诉记者:“我今年种了1500亩地的玉米,废秸秆全部用来养牛,既不污染环境又节省了养殖成本。”

“发展多种经营,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经营风险。”韩振忠表示,目前他共流转了3000亩土地,如果种植单一作物的话,可以省不少成本,管理起来也省事,但是风险相当高。如果种的种类多了,这个不挣钱,那个挣钱,风险自然就降下来了。

在韩振忠的计划中,年底前还要投资400万元建一个保鲜库,用于农产品保鲜、反季节销售。明年,他还要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

新闻推荐

驾高档轿车被查 伪造假证司机受罚

本报通讯员 张飞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